各位正在經歷考試焦慮的同學們和操心的家長們,大家好啊!今天咱就聊聊當青春撞上考場,這焦慮咋整。
你知道嗎,青春遇上考場那可真是火星撞地球啊!深夜臺燈下揉皺的試卷,課桌裡偷偷藏的褪黑素糖片,考前突然“失聯”的手機,這些小細節可都是青春期焦慮的小秘密。焦慮其實不是啥洪水猛獸,牠就是大腦在高壓下的“暴走”反應,就像那失控的鬧鐘,把“重要”的事兒放大成“生死攸關”了。咱可以和孩子玩個遊戲,把焦慮想像成“小黑狗”,等牠撲過來的時候,問問牠:“你今天吃了多少分貝的壓力啊?”
壓力這玩意兒也有AB面。從現實角度看,高考確實挺重要,但牠不是人生的唯一賽道。咱可以把人生比作拼圖,高考只是其中一塊,就算缺了牠,也能拼出別的花樣。從心理角度來說,焦慮其實就是“過度準備”的副產品。當大腦一直喊著“不夠好”的時候,咱可以教孩子用“5分鐘原則”,每天就專注完成5分鐘具體任務,打破完美主義的死循環。
心理學家發現,焦慮會“賴”在身體的某些部位不走。咱可以試試這些非語言療法。比如赤腳在地板上順時針畫圈,激活足底神經的鎮靜功能;把課本當道具,做5分鐘“書本式平板支撐”,用運動消耗壓力激素;還有“4 - 7 - 8呼吸法”,吸氣4秒、屏息7秒、呼氣8秒,就像給身體按了個暫停鍵。
家長們要注意啦,可別做焦慮的擴音器。當孩子說“我肯定考砸”的時候,別急著反駁,試試“三明治回應法”。先共情,說“聽起來這個想法讓你很害怕”;然後轉折,“不過我記得你上次……”;最後給點希望,“這次我們可以試試……”。有時候,您的情緒比說啥都管用,孩子熬夜復習時,一杯溫牛奶的輕聲提醒,可比“快去睡覺”強多了。
考前一週,來個“心理彩排”。想像考場是遊樂園,鈴聲就是過山車啟動的提示音;提前準備“能量咒語”,把“別緊張”換成“我在冒險”;考後還能搞點創作,用塗鴉記錄考試心情,把壓力變成藝術。
和孩子一起寫封“未來信”。未來的孩子會在信裡說:“謝謝你當年沒放棄,那些熬夜的夜晚,讓我明白了……”高考只是人生故事裡的一章,不是結局。
總之,面對考試焦慮別慌,用這些方法給自己松松綁,把考場變成遊樂場,說不定就能輕鬆應對啦!大家都試試這些辦法,看看有沒有效果呀!
主講人:北京權威青少年心理咨詢師郭利方,國家心理咨詢師、家庭教育指導師;多年的個案咨詢,積累了豐富的咨詢經驗,有卓越的咨詢效果。經過整合以人本主義為中心,結合青少年自身學校人際、師生、同學關係,親子關係,在校成績等綜合全方位因素針對性心理咨詢,同時給予父母在孩子成長中遇到的心理問題專業性指導,走出了一條獨特而有效的咨詢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