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已經半年沒好好說過話了。”
上週和閨蜜小蕓喝茶時,她突然紅著眼眶說。小蕓和老公阿哲都是屬馬的,戀愛時是朋友眼裡的“活力情侶”——週末一起爬山,下班約著打球,連吵架都吵得熱熱鬧鬧,轉頭就和好。可結婚三年後,兩人卻陷入了“無聲戰爭”。
導火索是去年冬天的一次旅行計劃。小蕓提前半個月就查好了攻略,想趁年假去南方看海,可阿哲卻臨時說“公司有項目走不開”。小蕓覺得他不重視自己,阿哲卻覺得“她總是把計劃排得太滿,一點都不靈活”。那天晚上,小蕓摔了枕頭,阿哲摔了門,之後就開始了長達半年的冷戰:同一屋檐下,卻分房睡;吃飯時各自刷手機,連遞碗都不會看對方一眼;甚至連孩子的家長會,都要提前商量好“你去週一的,我去週五的”,生怕在學校門口遇見。
“我有時候看著他坐在沙發上玩手機的背影,都覺得陌生。”小蕓說,“我們都是屬馬的,以前覺得‘馬’就是熱情、直爽,可現在才發現,‘馬’的脾氣也犟——他不肯低頭,我也不肯服軟,就像兩匹頂著角的馬,誰都不肯退一步。”
轉機是今年春天的一次同學聚會。小蕓的大學室友帶了一張“生肖性格測試表”,說是心理學老師給的,上面列著不同生肖的“顯性特質”和“隱性需求”。室友指著“馬”的那欄說:“屬馬的人表面上看起來大大咧咧,其實內心很怕被忽視;他們喜歡自由,但也需要被肯定——你試試從這方面入手?”
小蕓半信半疑地把測試表帶回了家。那天晚上,她趁阿哲去洗澡,偷偷把測試表放在了他的枕頭邊。沒想到第二天早上,阿哲起床後,竟然主動敲了她的房門:“那個表……你從哪弄來的?”
原來,阿哲看到測試表上寫著“屬馬的人在衝突中,往往用‘冷戰’來掩飾自己的不安——他們怕說出‘我錯了’會丟面子,但其實心裡比誰都想和好”時,突然紅了眼眶。他說,這半年來,他每天晚上都在沙發上翻來覆去,想跟小蕓道歉,可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我怕她還在生氣,更怕她說出‘我們算了吧’這句話”。
那天早上,兩人坐在餐桌前,第一次好好說了話。阿哲說:“其實那次旅行,我不是不想去,是項目壓力太大,怕去了也玩得不開心,又讓你失望。”小蕓也哭了:“我也有錯,我不該逼你一定要按我的計劃來,其實我們可以改個時間再去的。”
之後的日子,他們開始試著用測試表上的“小技巧”相處:小蕓不再把計劃排得滿滿當當,會提前問阿哲“這個週末你想在家休息還是出去?”;阿哲也不再“臨時變卦”,會主動跟她商量“項目可能要延期,我們把旅行改到五一好不好?”。上週,他們還一起帶著孩子去了附近的公園放風箏——阿哲舉著風箏跑,小蕓牽著線笑,孩子在旁邊蹦蹦跳跳,陽光灑在他們身上,像極了戀愛時的樣子。
小蕓說:“以前總覺得‘性格不合’是個借口,現在才明白,所謂的‘不合’,不過是沒讀懂對方藏在脾氣裡的需求。就像我們屬馬的人,看似倔強,其實心裡都裝著對彼此的在意——只是需要一張‘說明書’,幫我們把‘在意’說出口。”
其實,婚姻裡的“冷戰”從來都不是因為“不愛了”,而是因為“不會愛了”。我們總以為“愛”是天生就會的事,卻忘了,再合拍的兩個人,也需要“讀懂”彼此的性格——就像屬馬的人需要“自由”,也需要“肯定”;屬兔的人喜歡“安穩”,也渴望“驚喜”。那些藏在生肖裡的小特質,不是“性格缺陷”,而是彼此的“愛情密碼”。
現在的小蕓和阿哲,雖然偶爾還是會吵架,但再也不會冷戰了。前幾天小蕓發朋友圈,配了一張兩人在海邊的合照——阿哲背著小蕓,小蕓手裡舉著一個寫著“馬到成功”的貝殼,文案是:“原來,‘馬’的盡頭不是倔強,是牽著彼此的手,一起往前跑。”
願每一對在婚姻裡“迷路”的夫妻,都能找到屬於你們的“性格說明書”——畢竟,最好的愛情不是“不吵架”,而是“吵完架,還想牽著你的手”。
(注:本文為虛構文章,僅供娛樂和啟示,不代表任何真實情況和科學依據!不喜勿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