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咨詢的工作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來訪者,他們帶著不同的問題和困擾走進咨詢室,期望能夠得到幫助和支持。然而,在咨詢過程中,一個常見且棘手的問題便是來訪者的阻抗。阻抗是指來訪者在心理咨詢過程中,以公開或隱蔽的方式否定咨詢師的分析,拖延、對抗咨詢師的要求,從而影響咨詢的進展,甚至使咨詢難以順利進行。
阻抗的出現是心理咨詢中的正常現象,牠並非是來訪者故意與我們作對,而是他們內心深處潛意識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比如,來訪者可能因為害怕面對痛苦的回憶、擔心改變帶來的不確定性、對咨詢師缺乏信任等原因而產生阻抗。作為心理咨詢師,我們需要正確認識和理解阻抗,掌握應對阻抗的技巧,這樣才能更好地幫助來訪者突破障礙,實現咨詢目標。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深入探討如何應對來訪者的阻抗。
一、如何識別阻抗的本質?
核心認知:
“阻抗是來訪者無意識的自我保護策略,而非對咨詢師的抗拒。”
表現形式:
二、為什麽必須先建立關係再處理阻抗?
關鍵原則:
“當信任容器未形成時,拆解防禦就是二次創傷”
操作路徑:
1.接納性回應:
“我注意到每次談論X時,你會不自覺地看窗外...”
2.正常化防禦:
“許多人面對這類話題時都會感到不安,這很自然”
3.賦予掌控感:
“如果你覺得現在討論太早,我們可以換其他方向”
三、如何區分“健康防禦”與“病態阻抗”?
評估維度:
健康防禦特徵
病態阻抗信號
偶發且情境相關
跨情境重覆僵化
伴隨覺察嘗試
拒絕任何探索
可協商調整
攻擊咨詢框架
介入選擇:
四、應對技術四階梯模型
1. 現象學描述(認知流派基礎)
技術要點:
“你提到準備談噩夢,但最近三次都在分析時事新聞,你對此有什麽發現?”
2. 隱喻性轉化(敘事治療精髓)
技術要點:
“假如這種‘不想說話’的狀態是個守護者,你認為牠在保護你什麽?”
3. 關係移境(人際流派核心)
技術要點:
“當你說‘咨詢沒用’時,是否也在擔心我會像某些人那樣否定你?”
4. 設置性錨定(經典精神分析框架)
技術要點:
“我們的咨詢還剩10分鐘,你是希望繼續討論回避模式,還是處理此刻的焦慮?”
五、應對來訪者阻抗的關鍵要點
關鍵要點一:精準識別阻抗的“信號”(識別阻抗的表現形式)
1. 釋義
阻抗是心靈的“防護網”,牠會通過多種渠道發出信號。咨詢師需要具備敏銳的“覺察雷達”,不僅關注言語內容,更要細致解讀非言語信息。
2. 例句
(1)言語層面信號:
沈默與回避:長久的停頓、回避特定話題(如被問及衝突細節或童年經歷時“大腦一片空白”)、頻繁使用模糊詞(“還好”、“大概吧”、“我不記得了”)例如,咨詢師詢問來訪者最近一次與家人發生衝突的經過,來訪者卻陷入了長久的沈默,眼神回避,這可能是他在抗拒回憶或表達這段經歷。(補充:沈默也可能是深度思考的開始,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辯解與否認:來訪者對咨詢師提出的觀點或建議進行強烈的辯解,不願意承認自己存在問題。比如,咨詢師指出來訪者在人際關係中過於自我中心,來訪者馬上反駁說:“我不是這樣的,是他們不理解我。”
轉移話題:當咨詢接近關鍵或敏感議題時,突然將焦點轉向無關的細節、時事或咨詢師的私事(如“今天天氣真不好,您平時怎麽上班?”)。比如,咨詢師詢問來訪者童年時期與父母的關係,來訪者卻突然說:“我最近工作上遇到了一些麻煩。”
理智化或過度概括: 用抽象、理論化或哲學化的方式討論問題(“人性本如此”),或用寬泛描述代替具體體驗(“我一直都不順利”),以此遠離個人化的情感體驗。
反覆談論陳年舊事: 反覆咀嚼過去的某個事件而回避當前的現實議題或咨詢焦點。
(2)非言語層面信號(極其重要):
遲到或早退:習慣性遲到、頻繁提前結束、取消預約(超出偶然範圍)——這常是潛意識回避的直接體現。。例如,一位來訪者連續幾次都遲到了10 - 15分鐘,這可能反映出他內心並不願意積極參與咨詢。
身體語言:身體後傾/縮緊、雙臂交叉於胸前(封閉防禦)、眼神遊移/回避、坐立不安(如不停轉動筆、整理衣物)、面無表情(情感淡漠)、頻繁看時間。需結合情境整體判斷。比如,來訪者身體緊繃、雙臂交叉抱在胸前,眼神游離、不敢與咨詢師對視,這些都可能表示他們對咨詢存在抵觸情緒。
情感表達不一致:講述痛苦經歷時面帶微笑(虛假自我)或語氣平淡(情感隔離),或表現出與討論內容不相符的激烈情緒(如因小建議而突然憤怒)。
(3)行為層面信號:
關鍵要點二:建立良好的咨訪關係
1. 釋義
良好的咨訪關係是解決阻抗問題的基礎。當來訪者信任咨詢師,感到安全和被接納時,他們更願意開放自己,面對自己的問題。我們可以通過尊重、理解、共情等方式來建立和維護這種關係。
2. 例句
尊重來訪者:尊重來訪者的價值觀、信仰、生活方式等,不評判、不指責。例如,一位來訪者因為離婚而陷入痛苦,咨詢師應該尊重他的選擇,而不是說:“你當初就不應該離婚。”
理解來訪者:站在來訪者的角度去理解他們的感受和處境,讓來訪者感受到被理解。比如,來訪者因為工作壓力大而情緒低落,咨詢師可以說:“我能理解你現在的感受,工作壓力這麽大,換做誰都會感到疲憊和無助。”
共情來訪者:與來訪者產生情感共鳴,讓他們知道自己並不孤單。例如,來訪者講述自己小時候被父母忽視的經歷,咨詢師可以說:“小時候經歷這樣的事情,你一定很委屈,我能感受到你的痛苦。”
關鍵要點三:探索阻抗的原因
1. 釋義
阻抗的產生往往有其深層次的原因,我們需要通過與來訪者的交流和引導,深入探索這些原因,才能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
3. 例句
詢問來訪者的感受:直接詢問來訪者在咨詢過程中的感受,了解他們是否對某些話題或咨詢方式感到不舒服。比如,咨詢師可以說:“我發現你剛才有些沈默,是不是我說的話讓你有什麽不舒服的地方?”
引導來訪者回憶相關經歷:讓來訪者回憶與阻抗相關的經歷,從中尋找線索。例如,來訪者對談論家庭關係表現出阻抗,咨詢師可以引導說:“你似乎不太願意談論家庭,是不是以前在家庭中發生過什麽特別的事情?”
分析來訪者的潛意識動機:有時候,來訪者的阻抗是潛意識動機的表現。咨詢師可以通過分析來訪者的言語和行為,挖掘其潛意識中的想法。比如,一位來訪者總是回避談論自己的情感問題,咨詢師可以推測他可能害怕受到傷害,於是說:“我感覺你可能在害怕再次受到傷害,所以不願意打開心扉,是這樣嗎?”
關鍵要點四:調整咨詢策略
1. 釋義
當發現來訪者存在阻抗時,我們需要根據具體情況調整咨詢策略,以更好地適應來訪者的需求,突破阻抗。
2. 例句
改變提問方式:如果來訪者對直接的提問產生阻抗,可以嘗試採用間接的提問方式。比如,原本直接問:“你為什麽會和同事發生衝突?”可以改為:“能和我說說最近在工作中有沒有遇到一些讓你不太愉快的事情?”
引入新的咨詢技術:根據來訪者的特點和問題,引入合適的咨詢技術。例如,如果來訪者對言語表達存在困難,可以嘗試使用繪畫療法、沙盤療法等非言語咨詢技術。
調整咨詢節奏:如果來訪者感到咨詢節奏過快,產生阻抗,可以適當放慢節奏,給來訪者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和表達。反之,如果咨詢節奏過慢,來訪者可能會失去興趣,這時可以加快節奏,增加咨詢的效率。
關鍵要點五:給予積極的反饋和鼓勵
1. 釋義
在咨詢過程中,及時給予來訪者積極的反饋和鼓勵,能夠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積極性,減少阻抗。
2. 例句
肯定來訪者的努力:當來訪者做出積極的改變或努力時,及時給予肯定。比如,來訪者原本害怕與人交流,但這次主動參加了一個社交活動,咨詢師可以說:“你這次能夠主動參加社交活動,真的很勇敢,這是非常大的進步。”
鼓勵來訪者繼續探索:鼓勵來訪者繼續面對自己的問題,深入探索內心世界。例如,咨詢師可以說:“你已經邁出了勇敢的一步,繼續堅持下去,我相信你會有更多的發現。”
強化來訪者的正面體驗:幫助來訪者關注自己在咨詢過程中的正面體驗,增強他們對咨詢的信心。比如,來訪者在一次咨詢後感覺心情有所好轉,咨詢師可以說:“你看,通過我們的交流,你已經感受到了一些積極的變化,這說明我們的咨詢是有效果的。”
關鍵要點六:處理來訪者的情緒
1.釋義
阻抗往往伴隨著來訪者的負面情緒,如焦慮、憤怒、恐懼等。我們需要幫助來訪者識別和處理這些情緒,讓他們能夠以更平靜的心態面對問題。
2.例句
識別情緒:引導來訪者識別自己的情緒,讓他們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感受。比如,咨詢師可以問來訪者:“當我們談到這個話題時,你現在心裡是什麽樣的感覺?是有點緊張,還是有些生氣?”
接納情緒:讓來訪者接納自己的情緒,告訴他們這些情緒是正常的反應。例如,咨詢師可以說:“你感到焦慮是很正常的,很多人在面對類似情況時都會有這樣的感受。”
情緒宣泄: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讓來訪者宣泄自己的情緒。比如,來訪者因為童年的創傷而感到悲傷,咨詢師可以靜靜地傾聽,給予安慰和支持,讓來訪者把內心的痛苦釋放出來。
關鍵要點七:與來訪者共同制定目標
1.釋義
與來訪者共同制定明確、可行的咨詢目標,能夠讓來訪者更清楚地了解咨詢的方向和意義,減少阻抗。
2.例句
溝通目標:與來訪者充分溝通,了解他們的期望和需求,共同確定咨詢目標。比如,咨詢師可以說:“你希望通過咨詢達到什麽樣的效果呢?我們一起討論一下,制定一個適合你的目標。”
分解目標:將大的目標分解成一個個小的目標,讓來訪者更容易實現,增強他們的成就感。例如,如果來訪者的目標是改善人際關係,咨詢師可以和來訪者一起將目標分解為:“先學會主動與他人打招呼”、“每週參加一次社交活動”等小目標。
調整目標:根據來訪者的進展和實際情況,及時調整咨詢目標。如果來訪者在某個階段遇到了困難,無法實現原定目標,咨詢師可以和來訪者一起商量,調整目標,使其更符合實際情況。
六、終極工作目標
“阻抗的消融不是勝利,而是幫來訪者將無意識防禦轉化為有意識選擇”——當來訪者能說:
“我發現自己又在轉移話題,這次我想試試面對”
標誌著防禦已轉化為自我覺察工具
七、給心理咨詢師的專業提醒
學習關於【應對來訪者阻抗】的相關課程,以及更多內容,推薦使用咨詢師之家APP。
咨詢師之家APP中有跟“阻抗”等心理咨詢常見主題相關的內容,包含視頻課程、音頻課程、文章等。
有免費的公開課:
《短焦入門教學|如何處理青少年阻抗》、《ACT核心:引導接納,助你化解矛盾性阻抗》、《自體心理學如何看待來訪的阻抗》、《如何運用三階段方法突破來訪的阻抗》;
也有付費課程:
《心理咨詢觀摩計劃 第4期》、《20至25年大咖督導教學》,包含由張沛超老師督導的案例“一例溫和的阻抗,又渴望了解自己的對女性沒有興趣的來訪者”等精彩內容
咨詢師之家APP——心理咨詢師成長與督導平臺
咨詢師之家,心理咨詢師成長與督導的專業學習平臺,是國內督導資源覆蓋最廣的心理平臺之一,致力於心理咨詢相關的專業技能培訓,提供大咖督導示範、咨詢案例觀摩、朝陽計劃系統成長、專業進階課程、資深專業督導等優質服務,全方位助力你提升咨詢勝任力:
歡迎加入【咨詢師之家APP】?繒p>
一站式探索海量專業督導資源,找到最適合您的成長路徑,讓您的執業之路更穩健、更專業!
心理咨詢師從0入行、技能進階、入駐接單,盡在咨詢師之家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