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b站出品的另類相親節目《90婚介所》中,有一位女嘉賓在自我讀白中,談及為什麽一直以來都沒辦法再主動結識喜歡的異性。
女嘉賓提到,中學時期主動表白過一次,遭到拒絕。此後再難以主動的去接觸自己喜歡的異性,每每想要主動,就 已經在腦子裡設想好了被拒絕的場景,害怕自作多情,害怕會錯意,害怕表白後連朋友都沒得做,最後不了了之。
被拒絕的經歷後勁這麽足嗎?可是為什麽有些人在被拒絕後依然積極主動呢?
其實, 極度害怕被拒絕、被拋棄,當拒絕真的發生時,往往會引起過度的情緒及行為反應,在心理學中,這被稱作 拒絕敏感性。
牠會讓你的人際關係一團糟,自我價值感極低...
1
拒絕敏感者的3種表現
拒絕敏感是一種人格傾向,指的是 一個人覺察到可能會被拒絕,從而做出消極反應。
內心對自己和他人的負面看法、不安全的依戀風格和有限的社會支持等因素,都會加劇拒絕敏感或對被拋棄的恐懼。
拒絕敏感者會有3種表現方式:
1
對失敗的恐懼
對失敗的恐懼,與低自尊和低自我價值感密切相關。那些因感覺“不夠好”而苦苦掙扎的人經常預感在需要他們抓住機會或主動採取行動的職業、學術或人際關係場景中會被人拒絕或遭遇不順。
由於這種恐懼,有的人可能被誤貼上了不思進取的標籤,這會進一步引發被拒絕的感受,特別是如果潛在原因是害怕被拋棄而不是與個人表現相關時。
另一些人可能會因為遭到拒絕的可能性過大而回避職業發展,或者他們也可能因為太害怕被拋棄和 對自我價值產生影響,而回避人際關係。
2
害怕親密關係
不安全依戀的人害怕親密關係、對拒絕敏感、害怕被拋棄,這 會讓他們看起來“粘人”或對人“不屑一顧”,或在兩個極端之間搖擺。
許多對拒絕敏感和害怕被拋棄的人最終會為了“生存”而將伴侶推開,這可能會 加深他們的低自我價值感和對親密情感的恐懼。
歸根結底,對親密的恐懼 實際上是對被拋棄的恐懼,牠讓一個人陷入膚淺的關係或有毒的處境中而無法自拔,以避免情感上的脆弱。
3
過度分享
在一段關係中過早分享親密細節,或者在錯誤情境下分享個人經歷,聽起來可能與拒絕敏感或害怕被拋棄相悖。然而,有些人過早或在錯誤時點過度分享敏感或個人信息,是 想要創造一種自我實現的預言,以“保護”自己在未來不被拒絕。
例如,有人可能會在第一次約會時,分享自己曾逃離的一段有毒關係的親密細節,期望被這個新的對象“拒絕”,從而避免自己未來可能被拋棄的可能性。
2
怕被拒絕,
會帶來怎樣的負面影響?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認為歸屬需要是人類一項基本的、普遍的和與生俱來的動機,其目的是為了尋求和維持與他人的一種持久的、積極的、有意義的關係。因此, 大多數的人類行為都被認為是試圖去取得他人的接納,避免遭到他人的拒絕。
研究數據也表明, 社會拒絕對個體的認知判斷、情緒和行為都產生負面的影響。此外,遭受拒絕後會讓人出現社會疼痛,一種內心受傷的情緒感受。
從心理的層面上說, 怕被拒絕,被拒絕後受挫的感受強烈,是一種價值感低的狀態。價值感越低,越容易依賴他人的態度來證明自己,別人同意我,我就有價值,一旦被拒絕,就遭受巨大打擊, 這會導致我們非常容易受傷。
怕被拒絕的人,會放大拒絕的影響,認為你拒絕我的某個決定,就是拒絕我的全部。
比如被領導否了一個方案,就大受打擊,萬分沮喪,感到自己的整個工作生涯,工作能力,工作態度,全都被否定了。
比如戀人之間吵架,男生不同意女生的某個觀念,提出了不同意見,女生立刻很受傷:你不聽我的,你不愛我了!
當我們有這樣的感受時,別人的所有拒絕都是巨大的通盤打擊。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這種痛苦,誰都受不了,誰都要害怕。
怕被拒絕的人,還會產生一些幻想型的信念。
比如:只要我做得足夠好,我就不會被拒絕。如果我被拒絕,一定是因為我不夠優秀。
換句話說, 他們要給自己的被拒絕找個理由,而這個理由一定是自身的,因為 好像怪自己的話,就可以通過自我改變來避免牠發生。
這就有點像一些女性想要挽回破碎的婚姻,她會不斷審視自己:
我好像對他不夠關心;
我老了醜了,我把自己打扮好他就會回來了;
我一直沒有獨立生活能力,我要學會自己賺錢,一定是靠他一個人養家太累了······
但婚姻是兩個人的事,現實層面上,顯然不是自己“變好”,就能換回對方的,被拒絕同理。
3
恐“拒”者拯救指南
被拒絕的方式各種各樣,接受被拒絕都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這邊有一些建議,可以幫助你更加靈活有效地來應對這種經歷和相關感受。
1
向外部歸因,重拾自信
其實我們清楚,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不可能沒有摩擦,也不可能總是合作愉快的狀態,某種程度上說,遭遇拒絕,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了。
但不同的人理解和處理拒絕的方式是不同的。
斯坦福大學Lauren Howe等人的研究把人們在面對拒絕時的反應分為了兩類:內部歸因和外部歸因。 傾向於從外部歸因的人,認為被拒絕這件事和自己的關係並不大,他們能夠將受到的情感打擊最小化,並且繼續向前。
被拒絕是一件不可預測的、受外力控制的事情,並非是由一個人決定和改變的。
當被拒絕、被分手時,試著去分析原因,看看究竟在於“對方的性格和我不合適”,還是“現在不是一個合適的時間點”。
總之, 不要總是在想像中認為是由於自己的缺點,導致了被拒絕的必然結果。
2
直面被拒絕的痛苦
在我們想要逃避痛苦的那一剎那,就意味著我們受到的傷害還沒有被痊癒。帶著傷痛前行,始終都無法更從容地面對相似的場景。
因此, 我們需要從痛苦中走出來。走出來的有效辦法之一,不是逃避、也不是死扛,而是直面黑暗,和黑暗相處一段時間,在黑暗裡安靜地獨處,給牠記錄、消化下來。
提出這個建議的,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James Pennebaker, “書寫痛苦計劃”的領軍研究人員。
簡單來說,書寫痛苦便是 書寫“與痛苦相關的經歷”,因為在安全的環境中重新回憶過往時,更能夠有力量來面對痛苦。
基於這種書寫痛苦的方式,有心理學家慢慢地將其運用在解決親密關係中的痛苦。
例如,對於一群在戀愛過程中受到背叛、喪失自信心的人,讓他們詳細地以第一人稱寫下背叛、分手的經歷,以及盡可能多地寫下情緒感受。經過幾週的書寫練習,發現他們會慢慢淡化那段糟糕的經歷,而且能夠順利地 “翻篇”,開始新的生活。
所以,當你無法承受被拒絕所帶來的心痛時,可以嘗試在安靜的環境中,寫一寫當時具體發生了什麽,以及這件事給你帶來了怎樣的感覺?
當我們可以不去逃避痛苦時,便更能夠與痛苦相處。而當痛苦成為了我們生命中的一部分時,我們也就不再會過度地關注牠,不會沈浸其中。
被人拒絕總會變成生活的一部分,沒人能躲得過工作申請被拒、想法被拒等等。 學會接受被拒絕是生活的一部分,並且承認最重要的是繼續努力,這才是正確的態度。
Ps:圖文源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
邀您一起來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