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易是中國一本非常重要的著作,無論儒家和道家都把週易當做是自己思想的源頭,群經之中又以易經為首,可以說是經典中的經典,其地位在中國那絕對是高高在上,傲視群書。
但偏偏就是這麽一本古往今來大家如此看重的一本書,卻偏偏因為年代久遠,加上文字古奧佶屈聱牙,歷來被人認為是最難懂得一本書。
尤其是進入現代之後,語言文字變化非常大,現代人對於週易的理解那就更是霧裡看花終隔一層了,加之民間的各種玄而又玄的解釋,更是讓週易蒙上了一層江湖騙術的陰影。
喜歡他的人將之奉為圭臬,不喜歡的人斥之為荒誕不經的文字而已,那麽在古人眼裡週易到底是一本什麽樣的書,他們又是如何看待占蔔這件事的,本文就從《左傳》中記載的一件占蔔事件,來具體看一下古人對於週易的態度。
(1)左傳的地位
中國的很多問題,如果你追根溯源的話,都可以從《左傳》中看到原型,這本是一本解釋《春秋》的書,因為沾了《春秋》的光,於是也慢慢地被升格為經了。
孔子作春秋,亂臣賊子俱,但是因為《春秋》寫的太簡單了,你完全看不出來聖人批評了誰,表揚了誰,這個亂臣賊子又到底為什麽害怕,所以左丘明就決定寫一本書給本來非常簡單的惡《春秋》做一番解釋,這就是《左傳》的來由。
中國古代的書籍爭議很多,尤其是版本問題和作者為題,因為那個時代大家根本就沒有版權意識,很多甚至是故意隱去自己的身份,冒出古人來寫作,這總事情在古代經常發生。
但作者是時代如果不是特別準確,這一點並不影響書籍本省的價值,《左傳》重在記事,《國語》重在記言,這兩部書都很能反映週代上流社會的主流觀念。
很多人質疑《國語》的真實性,畢竟裡面記載的事情很多事看起來的確也是讓人會有所懷疑的,但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觀念上的真實,事情可能不是那麽準確,但記載這件事所反映出來的當時的思想卻是千真萬確的。
比如《左傳》記載有很多的算卦實例,我們也許不能確定每一件事到底是真是假,或者分辨出每一件事有幾分是真、幾分是假,但這麽多例證匯集在一起,那些古人是怎麽算卦的,怎麽解卦的,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他們觀念上的真實。
(2)晉國君臣的恩將仇報
春秋時代各國之間經常打來打去,這種事情不絕於書,打仗的原因也是各種各樣,而且那個時代各國王室之間還相互通婚,最初分封的時候,他們本來有都是有著親戚關係的,所以說春秋戰國時代的事情子所以複雜,就是因為事情的起因和各種關係實在是太複雜的了。
《左傳》記載了魯僖公十五年發生的春秋時代的一件大事,秦晉韓原之戰,戰爭的起因並不複雜,簡單介紹一下。
學生時代的課本上有晉文公流亡國外幾十年,最後在楚國的幫助下回到晉國繼承了王位,史稱晉文公,他可是以為雄才大略的君主,成就了春秋時代最厲害惡霸主,晉國。
並且在戰國時代被一分為三韓趙魏之後,這三國依然是戰國七雄,足見晉國的實力之強,但流放逃亡這件事可遠不止晉文公,那個時代各個國家這種事情很多。
不晉國公子夷吾又被流放了,後來在秦穆公的下回國繼位,這就是晉惠公,但這這個晉惠公似乎並不懂得感恩,回國繼位之後,就立馬把當初千恩萬謝的話拋到九霄雲外了。
這位晉惠公不斷背信棄義、恩將仇報,秦穆公卻不斷不計前嫌、扶危解困。這倒不僅僅是兩位國君之間的個人恩怨和道德問題,畢竟國家利益的考量才是一個君主應當主要考慮的問題。
不過畢竟秦晉之好在那裡,秦國對晉國還是不錯的,晉國鬧饑荒的時候,秦國慷慨援助,等秦國鬧饑荒的時候,晉國卻翻臉不認人。必須承認的是,晉國的考慮其實很有幾分精明:反正已經欠了秦國太多,秦國人早就恨死我們了,這回就算給了他們糧食,也消除不了他們的積怨。
與其這樣乾脆把秦國徹底得罪了好了,大家徹底撕破臉,至少給晉國是節約了糧食,這件事可就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秦國人終於憤怒了,這簡直就是養了一個白眼狼呀,於是秦國懷著一顆氣憤的心情,上上下下同仇敵愾,向晉國這邊興師問罪來了。
(3)牢中感悟
話說這秦國在秦穆公的時代已經很強大了,已經有了虎狼之師的架勢,而且這次道義確實站在秦國這一方,於是韓原之戰以秦國勝利為結束,而且還俘虜了這個背信棄義的晉惠公。
有時候喝口涼水都塞牙,本來這個晉惠公已經夠倒黴了,沒想到做俘虜的時候卻偏偏遇到了當初反對開戰的韓簡,這個大臣認為這場戰完全就是秦惠公自己在作死,一再的背信棄義造成了,一開始就反對打仗,主張向秦國賠禮道歉的。
可想而知,這個時候秦惠公和韓簡關在一起會是怎樣一種感覺,是不是羞愧難當無顏面對呀,這個時候的秦惠公的確是後悔了,不過他後悔的不是自己作死行為,而是在牢裡開始埋怨父親晉獻公當初沒有聽從史蘇算出來的一卦才導致今天的結果。
奇葩的晉惠公居然這個時候開始埋怨父親當初沒有聽從一個算卦的結果,才導致了今天的結果,那看來這個掛好厲害了,這可不是秦惠公隨口胡說的,這事在樹上還真有記載。
多年之前,晉獻公準備把女兒伯姬嫁到秦國。所謂婚姻大事,既然屬於大事,當然要算上一卦才好,這個一直是中國先秦社會的傳統,現代出土的大量牛骨烏龜殼什麽的,都是那個時代占蔔的產物。
這裡用到的是《週易》傳統的蓍草算法,算出的結果叫做“歸妹之睽(kuí)”,至於是怎麽算出來的,現在就不得而知了,《左傳》和《國語》對算卦從來隻講結論而不講過程,我們也只能一直存有這種遺憾了。
我們今天可以很方便地從任何一個版本的《易經》裡找到“歸妹之睽”對應的爻辭:“女承筐無實,士刲(kuī)羊無血,無攸利。”
千萬不要覺得以上的爻辭很難,謝天謝地,這已經算是《易經》爻辭裡少見的比較好懂的話,要不然遇到難以解釋了,都不知道從何說起了。
這話至少在字面上比較好懂,意思是說:女人捧著筐,但筐是空的,男人殺羊,刀刺進去卻不見有血流出來,可見沒什麽好處。
即便我們對“女承筐無實,士刲羊無血”這句話懸置不論——牠也許是像“天王蓋地虎,寶塔鎮河妖”那樣的黑話,字面意思毫不重要——但無論如何,最後“無攸利”這三個字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板上釘釘的意思那就是“沒好處”。
這沒好處三個字關鍵看怎麽去理解,結果這種事情本來是兩國之間的聯盟,就算是沒好處那起碼也沒什麽壞處吧,如果讓我們給秦獻公來講解大概也就只能是這樣了。
如果這件事就這麽簡單,那麽週易就不是週易了,你我不經過培訓就能解讀,那你也太小瞧當時的專業解讀人員了,占蔔的門檻很高,不是誰都可以占蔔的,而且對於占蔔的解讀也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對於占蔔的解讀才是占蔔這件事的核心,而不是占蔔的結果。
(4)解讀是個技術活
解讀這個技術活是由專業人員來完成了,這個人就是史蘇,史是他的官職,蘇是他的名字,中國古代一直都有巫史同源的說法,巫師慢慢的也就演變成了後來的史官,在先秦時代史官還是有占蔔職能的,地位也比後世單純的史官要高很多。
史蘇的解讀,原文如下:
其繇曰:“士刲(kuī)羊,亦無亡也。女承筐,亦無貺(kuàng)也。西鄰責言,不可償也。歸妹之睽,猶無相也。”震之離,亦離之震,為雷為火。為嬴敗姬,車說(tuō)其輹(fù),火焚其旗,不利行師,敗於宗丘。歸妹睽孤,寇張之弧,侄其從姑,六年其逋,逃歸其國,而棄其家,明年其死於高梁之虛。
你是不是看的不太懂,那起碼你已經領略了算卦的第一步,一定要先說你不明白的東西,在慢慢給你解釋。
這段話的解釋很複雜,涉及到很多週易的知識,這不是週易普及課就不多說了,總之這個叫做史蘇的人實在是太厲害了,僅僅是通過卦象,解讀出來了非常豐富的內容,因為卦象本身就是非常抽象的,可以解讀的空間非常大。
其中有一句“姓嬴的打敗姓姬的”,這句話最好理解,秦國是嬴姓國,晉國是姬姓國,“姓嬴的打敗姓姬的”,那就是秦國打敗晉國。
既然卦的象徵能力是無窮的,那是不是還可以觸類旁通,越說越多呢,為什麽史蘇只拿雷和車子什麽的說事?
這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如果我們通讀《左傳》、《國語》的卦例,就會看出一個規律:到底怎麽解讀卦象,其實連卦爻辭都不太重要,最重要的就是個人發揮的手段,最能體現李小龍“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的哲學。
接下來的事情就比較神奇了,上面不是說秦國會打敗晉國嗎,那麽是在哪裡打敗的呢?
“火焚其旗,不利行師,敗於宗丘”,你看看連細節和地點都說的非常清楚,大火燒了軍旗,晉國將在宗丘這個地方被秦國打敗。
這個也實在是太神奇了,不但有細節還有戰敗的地點,那麽為什麽晉惠公沒有避免這次失敗的呢,就是因為這一番解讀裡面沒有直接說韓原這個地名,而是說了宗丘,而宗丘是韓原的別名。
到這個時候,一切都明白了,原來當年晉獻公嫁女兒,史蘇已經把所有的後果都算的明明白白,只不過晉惠公沒有明白,晉獻公也沒有明白呀。
說完這番話,又看了看自己被俘的環境和完全不精美的飯菜,晉惠公捶胸頓足懊惱不已。
但是史蘇究竟是如何有未蔔先知的能力,又如何能算出來這麽多事情來,不但是卦爻辭毫無線索,就連卦的象徵系統裡也不可能出現地名,這就實在是讓人費解了。
事實上,很多時候卦不重要,重要的是解讀。
從史蘇對韓原之戰的預測看春秋時代的算卦實例,管窺一項重要的解卦方式:到底怎麽解讀卦象,其實連卦爻辭都不太重要,最重要的就是個人發揮的手段。
不過週人對算卦的虔誠顯然沒有商人虔誠,比如武王伐紂的時候就曾經算了一卦,顯示不吉,但週人不為所動,認為這是上天對他們的考驗,結果就算是卦象不吉,但最後還是把商湯給滅了。
只不過這些週人的徒子徒孫們,慢慢的忘記了祖先的智慧,也開始看重占蔔了,因為他們慢慢忘記了德行的重要性,自己做的事情各種不成器,各種不像話,心裡當然也就沒有底氣,只能依靠算卦什麽的,來增加自己的信心了。
晉惠公直到被俘也沒有反思自己的過錯,還在回憶當年的一個算卦,給的關在一起的韓簡就很不客氣的說,你這都是自己作死才造成今天的局面的,一切都是自作自受,算卦也改變不了你的命運,這一番話倒是很符合週人最初的對占蔔這件事的理解。
小結:從韓原之戰的占蔔,我們可以管中窺豹的看出先秦時代人們對於占蔔的態度和是如何給予占蔔解讀的,對於我們理解那個時代人的思維有著很大的幫助,同時也有助於我們正確理解週易的價值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