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信息共享專刊
本文系咖啡心理英語小組翻譯 第 1033 篇文章
很多人進入心理咨詢這個行業,是因為喜歡親近他人、關心人的情感、渴望內心療癒,也有人希望通過助人來完善自我。
但很少有人在起點就被提醒:這份職業,從根本上來說,是一種持續暴露於不確定性和人類荒誕性中的“存在練習”。
我用了十五年時間,才明白:
成為一名“優秀”的咨詢師,其實不是為了更擅長解決問題,而是學會陪伴未解之謎。
甚至可以說,如果你太渴望成為一個好咨詢師,這個念頭本身,就已經阻礙了你成為一個足夠真實的陪伴者。
所以我想寫下這篇文章,把我這些年體會到的15個事實,送給那些剛踏入這條路、或正站在門檻邊猶豫的人。
希望我們走得更真實,而不是更快。
5個關注
1 關注診斷結果
當新的來訪者告訴你他們的診斷時,請保持審慎。
你可以先想一想:
如果這個人過去十年都生活在一個遠離社會的荒島上,每天采摘椰子、陪家人踢足球——他還會經歷這樣的痛苦嗎?
許多診斷並不只是來自個體的心理結構,也深受社會語境影響。
有時牠變成了標籤、身份,甚至是一種在關係中博取理解或逃避責任的方式。這不是評判,而是提醒我們,在聽診斷之前,先聽人本身。
2 關注反移情
當你經歷反移情,可以在咨詢過程中利用牠;當反移情讓你無法入睡,可以去找咨詢師。
3 關注溝通技巧
對於來訪者在現實生活中聽到的每個否定他們情感體驗或讓他們感到“不夠好”的“是的,但是……”時,你要用“是的,而且……”來回應。
“但是”會否定前面所做出的一切努力。學會牠,活用牠。
4 關注正向強化
巴甫洛夫是對的:對來訪者在這一週裡取得的任何小成就進行正向強化,可以鼓勵他們繼續保持這些行為。
5 關注建議和批評
所有的建議都可能成為批評,所以要學會在交流中不要顯得過於強勢。
包容地看待咨詢師這個職業
1 理論知識和實操是有距離的
一旦真正開始做咨詢,你會迅速發現:在學校裡學到的許多知識,不僅難以直接應用,有時甚至會讓你陷入誤區。
真正有用的東西,往往是在實習期間、在督導的言傳身教中一點點學到的。
2 咨詢是你展示真實性的過程
從你的穿著打扮、坐姿儀態、個人氣味,到辦公室的乾淨程度;
從說話方式,用詞選擇,眼神交流,到午餐後犯困如何忍住哈欠,甚至包括是否說臟話——所有的一切都在傳遞信息。
“展現自我真實性”聽起來很簡單,但牠其實充滿悖論與張力:
我們既要真誠地表達,又得時時留心界限與影響。
如果你還沒覺察到這種微妙的矛盾,也許還可以重新理解一下這份職業的深意。
3 信任的建立需要模仿
信任是在無意識中通過鏡像模仿和行為匹配建立起來的。
如果你無法鏡像模仿來訪者的情感反應、匹配他們的肢體語言,那你就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咨詢師。
要站在來訪者的視角去感受他們的世界。
他們的舉止和性情應成為你當下的舉止和性情,每時每刻皆應如此。
這就是你在潛意識層面認可來訪者情緒體驗的方式。
4 多數時候你找不到標準答案
在咨詢過程中,你會不斷地問自己:“來訪者潛意識裡真正渴望的,是怎樣一種情感修復?”
慢慢你會發現,這個問題也許永遠無法得到明確的答案。
但你對他們的真誠好奇,會逐漸轉化為關心、欣賞、愛護與接納——而這些,正是來訪者能夠為自己做出更健康選擇的基礎。
5 心理咨詢的目標並不是讓人快樂
心理咨詢的意義,從來不在於讓人“變得快樂”。
牠更像是教會你在痛苦中找到喘息的空間,擁有一種可以自己面對的方式。
個案與成長
1 世界上不存在所謂的靈氣療癒師
只有靈氣從業者,他們接收到了那股能量,從而可以成為療癒能量的傳遞者。
真正的療癒,不是來自誰“治癒”了誰,而是在關係中慢慢發生的變化。
作為心理咨詢師,我們不是施加改變的人,我們只是高度共情的陪伴者、對話的引導者。真正的力量,始終來自來訪者自身。
2 打造自己的品牌
在這個講究“人設”的時代,心理咨詢師似乎也不得不打造自己的“品牌”,以便在擁擠的市場中被看見。
但這是一種帶風險的曝光。
一旦患有邊緣型人格障礙的來訪者仔細分析你在網路上留下的信息,試圖找到你的矛盾和虛偽(而往往還真能找到),你會追悔莫及。
3 咨詢師有自己的至暗時刻
你可能會經歷這樣的時刻:
曾經敬重的同行,在背後說出足以傷害你的話;你用心對待的來訪者,或許會反過來質疑你,甚至嘗試讓你失去從業資格。
聽起來令人沮喪,但這恰恰說明——你正在做一份真實、敏感、同時影響深遠的工作。
只要你繼續走在這條路上,這些經歷也許不可避免。
4 稱呼的不同意味著立場的不同
我們面對的不是“客戶”,而是“來訪者”——這是一個微妙但重要的區別。
理發師、律師、瑜伽老師以及靈氣療癒師從業者面對的是客戶,而你作為執業的醫療保健人員,服務的是來訪者。
客戶意味著服務交換,而來訪者意味著你願意走進他的世界,在他的節奏裡同行。
我們不是推銷解決方案的人,而是陪伴他尋找自己答案的人。
5 人性是複雜的
有一天你會發現,那位看起來最優雅、最體面的來訪者,可能親手給伴侶的寵物下了毒。
而那個你以為問題重重、渾身刺青的黑幫成員,卻悄悄把腎捐給了素未謀面的遠房親戚。
心理咨詢的現場永遠不缺反轉——而你需要學會的,是放下預設、迎接複雜,並承認哪怕早有準備,人性的複雜仍足以讓你震驚。
?最後的話:
你會驚訝,有時候我們對來訪者做過最重要的事,可能只是一個微笑。
請你寫一本書,哪怕一天只能寫幾百字,也請開始。
寫你看見的複雜,寫你感受到的無能為力,寫那些微小但真實的瞬間。
不是為了出名,也不是為了營銷,而是為了記錄你在這條路上的所見所思。
要知道:我們浪費不起不寫作的時間。
End 作者 |艾拉·伊斯雷爾,註冊家庭咨詢師,咨詢師、作者。 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進行修改和增刪。 翻譯 | 一杯咖啡英語心理編譯小組 Catherine(192) 校對 | 一杯咖啡英語心理編譯小組 Katrina(122) 編輯 | 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編輯 Neko 聯繫 | 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郵箱 [email protected] 再推薦你幾篇好文章 “TA有很多自戀行為”,而不是“TA就是個自戀狂” 不要太過“懂事”:你要以自己的方式反抗|10種實踐反抗的方法 “錯的永遠是別人”|邊緣型和自戀型人格,真沒有改變的可能嗎? 幾個很可能適合你參加的活動 朋輩互助會報名|【夏令心理熱線】來這裡,把心事說給星星聽 總提不起勁?“自我教練”研修課,教你喚醒內在動力|7月研修報名 7月線上咖啡心靈聚會報名:對話練習,解鎖溝通力提升人際效能 告別“紙上談兵”:《動力取向精神障礙治療》咨詢師臨床研習課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