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心理評估是心臟移植患者接受手術前全面評估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某些社會心理因素不僅直接影響術後結果和預後,甚至還為心臟移植禁忌證。國際心肺移植學會(ISHLT)於2016 年更新了心臟移植指南,要求對所有心臟移植等待者進行社會心理評估,然而患者心臟移植術前的社會心理評估在國內尚未規範化和標準化。
阜外醫院馬艷等發表綜述在 ISHLT在 2018 年發佈的社會心理評估專家共識的基礎上,結合近年來新的研究結果,介紹了 心臟移植術前社會心理因素評估的內容和實施過程。
ISHLT 等 2018 年發佈的專家共識評估心臟移植患者社會心理因素的內容包括 9 個方面,並根據內容涉及的不同層面分為三類:( 1)引起不良後果的危險因素,包括依從性差、精神心理病史、藥物濫用(包括煙、酒);( 2)患者的認知因素,包括患者對其當前健康狀況、當前和未來治療方案的理解,以及做出治療決定的能力;( 3)患者個人及社會資源中能降低社會心理方面風險的因素,包括如何應對疾病、社會支持和社會背景 。
社會心理評估應作為一個過程來進行,而不是一次性評估,這個觀點在 ISHLT 等 2018 年發佈的共識推薦中得到體現。表 1 提供了評估過程的要素和共識推薦,重點包括:(1)應該由誰進行評估;(2)評估方法以及確定需要額外會診時考慮的因素;(3)報告評估結果的方法;(4)如何對患者進行干預和監測干預結果。移植團隊應結合這些建議以及實施評估過程中認為必需的補充內容來規劃評估方案。
ISHLT 等 2018 年發佈的共識推薦評估者使用模板和核對表,以幫助評估者系統收集和報告相關信息。該共識同時也指出,沒有足夠的證據來證實任何一種評估工具優於其他工具,不贊成使用任何工具對患者的社會心理因素進行總體量化的 “打分 ” 或 “評級 ”,因為此類衡量標準對預測結果的有效性證據非常有限。
目前有三種表格化的工具涵蓋了類似的評估內容:移植評估量表(TERS)、移植候選者社會心理評估( PACT),以及斯坦福移植綜合社會心理評估( SIPAT)。為數不多幾項研究結果顯示,三個評估系統對心臟移植術後精神心理問題有一定的預測作用,但對臨床結果的預測作用較差 。
總體來說,在現有證據支持和指南指導下,國內心臟移植術前患者應當進行更加全面客觀的社會心理評估,以明確關鍵的危險因素及其機制、制定更有效的策略來干預,讓那些成為心臟移植禁忌證的社會心理因素通過干預措施得到有效控制或消除,使這部分患者將有機會接受心臟移植,改善整體預後。
目前關於某些社會心理因素導致不良的社會心理結果或臨床結果的機制尚不明確,未來需要更多的研究進行探索。
轉載: 請標明“中國循環雜誌”
登錄中國循環雜誌官網(www.chinacirculation.org)“期刊目錄”或小程序(中國循環雜誌+),可免費閱讀和下載本刊所有文章!
關於非法網站冒用我刊名義進行徵稿的特別提醒
近期我們發現一些網站冒用“中國循環雜誌”名義徵稿,並承諾“職稱論文權威快速發表”。
我刊鄭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國循環雜誌》投稿,一定要登錄中國循環雜誌官方網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進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臺”中投稿。
http://chinacirculation.org/WX/home/zx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