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心理咨詢綜合報名流程 關注微信公眾號:學伴職考
破窗效應是一個犯罪學理論,該理論由詹姆士·威爾遜及喬治·凱林提出,並刊於《The Atlantic Monthly》1982年3月版的一篇題為《Broken Windows》的文章。
一幢有少許破窗的建築,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可能將會有破壞者破壞更多的窗戶。久而久之,這些破窗戶就給人造成一種無序的感覺,結果在這種秩序已被破壞,且缺少執法的環境中,犯罪就會滋生、繁榮。這就是著名的“破窗效應”,牠揭示了環境中的不良現象如果被放任存在,會誘使人們仿效,甚至變本加厲。
2024年心理咨詢綜合報名流程 關注微信公眾號:學伴職考
一些暴力犯罪的發生,都起源於一些微小而又明顯的的破壞行為被忽視。一扇未被修復的破窗,就等於是在向外界表明,根本沒人在意這些窗戶,這樣即使你打碎了更多的窗戶,也不會付出任何代價,而且通常這還很有趣。防止犯罪發生的一個成功策略是在問題很小時就解決。這就是犯罪心理學中的破窗效應。
破窗效應不僅限於犯罪學,牠已經擴展成為一個常見的心理學現象,更多地體現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一個亂扔垃圾,只要不是第一個人,人們總會能想到各種借口脫詞,比如“我扔的時候已經有很人扔了”,“其他人都扔了我也可以扔”。
破窗效應也被應用於小說和心理學研究中,通過具體的故事情節或實驗來探討這一理論在現實生活中的影響和應用。
從“破窗效應”中,我們可以得到這樣一個道理: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任何一種不良現象的發生於存在,都是傳遞一種信息,而這種信息會導致不良現象的無限擴展。如果大家對這種錯誤的行為沒有及時糾正,或者熟視無睹就會縱容更多的人“去打爛更多的窗戶玻璃”,出現更嚴重的惡果。
2024年心理咨詢綜合報名流程 關注微信公眾號:學伴職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