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龍象徵權利,比如皇帝就是龍的化身,九五之尊,統治著整個國家。關於龍的典故和故事相當之多,最早可追授到堯舜禹時期。朋友們,你們對龍的文化有多少的了解呢?下面,不妨隨著小編繼續來關注屬龍的文化吧。
龍在十二生肖中排第五,在十二地支中配屬“辰”,五行屬土,一天十二時辰中的淩晨7點到9點為“辰時”即龍時。龍不是三維生物,更多人認為龍隻出現在神話中,因此龍在人們心目中有著神聖而脫俗的地位,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權勢、高貴、尊榮的象徵,又是幸運和成功的標誌。有關龍的傳統屬相民俗文化已根深蒂固滲透入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中,成為傳統文化的經典。
龍是權力的象徵,幾千年來往往成為中國奴隸、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獨家專利”,是皇權的代名詞,因此,皇帝自比為“真龍天子”,身體叫“龍體”。穿的衣服叫“龍袍”,坐的椅子叫“龍椅”,乘的車、船叫“龍輦”、“龍舟”……總之,凡是與他們生活起居相關的事物冠以“龍”字以示高高在上的特權。傳說古時候的著名君主,大都與龍有著說不清、道貌岸然不明的淵源關係。堯在位的時候,世界上出現了大洪荒,到處是洪水泛濫,為了拯救百姓,他命令鯀去治水。鯀偷了天帝的息壤,採用“堵”的辦法治水,勞而無功,被憤怒的天帝殺死在羽山,而燭龍剛好是這裡的守護神。羽山這地主陽光照不到,常年靠燭龍嘴裡含著的一支蠟燭照明,因而鯀的遺體三年不腐。天帝惟恐鯀會復生找自己報復扯皮,一不做二不休,派了個名叫“吳刀“的神,大概就天上的“刀斧手“吧,拿著寶刀下界啐鯀之屍,當吳刀剖開鯀的肚腹時,突然從裡邊咎出一條虬龍,長著一對尖而鋒利的角,在附近的山坡上翻騰跳躍了幾下,頓時成了一條大龍,牠就是鯀的兒子禹。說也奇怪,禹出生之後,鯀的身子就滾下羽淵。
禹繼承父誌,終於降服了洪水,獲得了萬民的敬仰,後來,年邁的舜順乎民意,把王位禪讓給了禹,禹就成了夏朝的開國君主,這可能也是“皇帝是真龍天子”的歷史依據之一。在中國古代神話會傳說中,黃帝和炎帝都是“龍子”。炎黃子孫自然也就是“龍的傳人”。少數民族神話傳說中,同樣也有不少祖先是龍的內容,最典型的是漢代以後就盛傳的哀牢人的祖先故事:傳說在哀牢山下住著一個名叫沙壹的少女,一次到河邊洗衣服,看見一條魚游來游去,她一時玩心大起,淌進河水去抓牠,不小心被上遊漂下來的一根木頭撞了一下,回去後不久就懷孕了,後來一胎生下10個兒子。孩子們漸漸在她撫養下長大了。有一天帶孩子們到河邊戲水,忽見一條龍跳出水面問她:“你為我生的孩子就是他們嗎?”沙壹點點頭,叫孩子們過來,見見父親。孩子們被龍的怪樣嚇得一哄而散,只有最小的孩子不但不怕牠,還好奇地摸摸牠的角,扯扯牠的須,最後一屁股坐到龍背上,龍很喜歡他,伸出舌頭去舔。沙壹誤以為龍要吃他,急得大叫龍背上的孩子,哀牢話背音近九,坐音近隆,龍以為這是孩子的名字,就叫他九隆。後來,九隆十兄弟娶了後山的十姐妹為妻,繁衍生息,自成一族,共推九隆做了族長。
龍是君子的象徵,也代表出類拔萃,不同凡俗,出人頭地。人們常常把那些誌向高潔、行為不俗、很有能耐、出息和成就的人稱為“人中龍”。當年諸葛亮葛孔明在南陽躬耕隴畝尚未出茅廬時,自比管仲樂毅,號臥龍先生,意思是空有鴻鵠之三誌而懷才不遇。東漢大夫蔡邕飲酒上百斤醉倒路旁,大家叫他“醉龍”。所以凡是有品德、有才識,或者精工書文,或者為官清廉、或者行為舉止出眾的人,都可以比做“龍”。
俗話說“望子成龍”,並不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變成一個神龍見首不見尾的怪物,而是希望孩子能有出息,將來能出人頭地,做一番事業。另外,我們常常聽到電臺、電視臺、報刊雜誌上有什麽“歌壇龍虎榜”之類的消息,什麽是“龍虎榜”?《新唐書。歐陽詹傳》中說歐陽詹中進士時,與韓愈、李觀、王涯、崔群等天下名士同登一榜,時稱“龍虎榜”,意思是名流名家、巨星同聚於此,這裡的“龍”反映的是成功者。在實際應用中,龍歷來代表一種權威或勢力,神性日增。
如果龍是君子的象徵,鳳凰就是賢良淑德的象徵,龍鳳呈祥不但象徵帝王和帝後的權威,也可象徵人類所有夫妻間的美滿結合,而且還可象徵一切世間的精神與物質的陰陽兩極調和。可以說,龍鳳圖案是中華民族最有代表性的形象符號,是美妙的藝術形象。今天,龍鳳的圖案已和千萬人民藝術創造熱情重新結合,在建築、雕塑、繪畫和工藝美術等領域獲得了無限的藝術生命。
服飾上使用龍的圖案加以裝飾由來已久,但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只是皇親國戚的專用產品,而且多半為皇帝,龍子,龍孫所壟斷。相傳黃帝認為龍的變化無窮,神通廣大,十分喜歡龍的樣子,就讓他的大臣史皇在他的衣服上畫上龍的圖像,塗以五彩,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件“龍袍”。因為皇帝自稱或被認為是“真龍天子”,所以在他的家族中,龍是必不可缺的標識:皇帝頭戴龍冠--以雙龍圖案鑲邊的帽子;身穿龍袍--前後胸各有一條猛龍盤成一團,雜以雲朵;腰系龍帶--以龍為主要圖案的腰帶,佩以龍、鳳玉佩……這些我們在博物館、在皇陵、在民間藝術中都曾親眼見過。至於皇帝用的東西,也多與龍有關:龍案、龍椅、龍床、龍舟、龍輦等等,皇帝不舒服叫“龍體欠安”,皇帝生氣了叫“龍顏大怒”,連皇帝步子也獨具一口,叫“龍行虎步”。
龍對民間的影響如此深厚,那到底這世上是否有龍的存在呢?翻閱史書,總會發現一些蛛絲馬跡。歷史記載裡有諸多如同營口墜龍事件一樣的往事,而且記載十分詳細。第一次史載墜龍事件,是在夏朝時期,帝孔甲於壬寅年即位,專好鬼神之事,不正宮庭,不務德政,天下諸侯多叛。表雲片入奏,隻當不知。眾臣諫之不聽。一日,天降二龍,一雌一雄,落在朝門之外。《後漢書。五行誌》記載:靈帝光和元年六月丁醜,有黑氣墮北宮溫明殿東庭中,黑如車蓋,起奮迅,身五色,有頭,體長十余丈,形貌似龍。東漢建安二十四年,黃龍出現在武陽赤水,逗留九天後離去,為此建廟立碑。《晉書。卷一百九。載記第九》記載:東晉永和元年(西元345年)四月前燕太祖慕容皝祭龍事件:“時有黑龍、白龍各一,見於龍山,皝親率群僚觀之,去龍二百余步,祭以太宰。二龍交首嬉翔,解角而去。皝大悅,還宮,赦其境內,號新宮曰和龍,立龍翔佛寺於山上。”
因而可以看出,龍可以借助雲霧和雨騰空,如沒有借助,則會跌落地面,等待風雨再度來臨才能逃走。龍的飛行速度非常快,拍打騰挪的勁道奇大,肉扭轉如鋼筋,類似於黃鱔。因此龍是一種動物,不是神明。
還有一種說法解釋了為什麽龍雖然存在但我們卻很少看到:龍是真實存在於四維世界的生物,牠可以出現在三維空間並被我們觀察到,但是處在三維空間的我們無法主動尋找到牠的蹤跡。這就好比生活在二維空間的生物,對他們而言,物體都是平面的,當你站到他們的世界上,他們只能看到有兩個實體物憑空出現在了世界上,形狀取決於你腳底的輪廓,卻無法跳出他們的世界看到你的全貌,也無法追尋你的來去。
不管怎樣,龍作為我們中國人獨特的一種傳統文化的凝聚和積澱,已紮根和深藏於我們每人人的潛意裡,不但人們的日常生活、生老病死幾乎都有打上龍文化的烙印,而且龍文化的視角,龍文化的審美意識已滲透入了中國社會文化的各個領域、各個方面。
生肖鼠的屬相文化是什麽生肖牛的屬相文化是什麽生肖虎的屬相文化是什麽生肖兔的屬相文化是什麽生肖龍的屬相文化是什麽生肖蛇的屬相文化是什麽生肖馬的屬相文化是什麽生肖羊的屬相文化是什麽生肖猴的屬相文化是什麽生肖雞的屬相文化是什麽生肖狗的屬相文化是什麽生肖豬的屬相文化是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