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帆出海 作者丨子墨
“在亞洲地區,由於費用昂貴,很多人從未付費做過心理咨詢。但在歐美,年輕女性面臨就業、擇偶等社會壓力,她們的收入,加上保險覆蓋,大多能負擔得起心理咨詢費用。”Lucia告訴我們。然而,歐美的線下心理咨詢通常也要等待四到五天,而情緒問題往往需要即時的疏導,能夠全天候陪伴的AI聊天機器人的優勢也在此凸顯。
基於這樣的背景和需求,Lucia與一位心理學教授聯合創立了一款集日記、學習、音樂等多功能的AI心靈療癒應用Psyfy,在YouTube、Instagram等社媒平臺引起極高的關注度。在與Lucia的對話中,我們發現,AI或在重塑著整個心理健康服務行業的格局。
Psyfy官方賬號YouTube(左)、Instagram(右)
以下是採訪內容整理:
揚帆出海:近年來,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受關注,許多公司都在探索AI心理助手的方向。您認為當前心理健康科技領域還有哪些未被滿足的需求?
Lucia:我認為很多需求是隨著科技發展才被發現的。比如遊戲能在不知不覺中幫助心理調節,而VR技術可以創造沈浸式體驗,未來心理檢測工具也可能會融入VR小遊戲。另一個方向是智能機器人,如果能整合心理咨詢功能,讓機器人按心理學模型與人交流,會非常實用。但目前這些都屬於前瞻性構想,技術尚未成熟。現階段,雖然很多產品試圖讓聊天機器人擔任心理咨詢師角色,但和專業咨詢師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真正的心理咨詢需要匹配不同風格,而目前的AI還難以滿足這種個性化需求。
揚帆出海:全球不同地區對心靈療癒類應用的態度和接受度可能差異很大。在歐美、亞洲等市場,您觀察到用戶對這類應用的接受度如何?
Lucia:亞洲用戶普遍更能接受聊天機器人作為心理咨詢師的角色。因為在亞洲地區,心理咨詢費用昂貴,大部分人從未付費做過心理咨詢,不過像DeepSeek這樣的聊天機器人幾乎人人都能夠負擔得起。
但在歐美市場情況不同。歐美心理咨詢的主要用戶群體是年輕女性,她們面臨就業、擇偶等社會壓力。歐美人的收入,加上保險覆蓋,很多人都能負擔得起心理咨詢費用。這就導致了部分體驗過真人咨詢的用戶對AI咨詢抱有抵觸情緒——他們並非實際體驗後覺得不好,而是先入為主地認為AI不可能比真人好。這些人可能隻試用過ChatGPT這種通用模型,就斷定AI咨詢是無效的,進而在社交媒體上表達反對意見。不過隨著AI滲透率的提升,越來越多人開始接受這種更經濟的替代方案,反對聲音也在逐漸改變。
揚帆出海:AI風口下,心理健康助手這兩年發展很快,您如何看待這一趨勢?
Lucia:當某個趨勢已經發展很快時,往往意味著牠開始趨於成熟。我通常是在剛出現苗頭時就著手準備,等大家都注意到時,我已經在“中間”了。現在心理科技領域確實發展很快,比如網上很多人問“要不要做情感機器人”,但這類產品需要長期調試,現在入局就得重覆前人走過的路。我認為這一賽道不局限於聊天機器人,還有很多創新方向值得探索,比如結合小遊戲、3D眼鏡或虛擬遊戲等交互形式,這些都可能成為新的突破口。
揚帆出海:相較於線下心理咨詢等傳統方式,線上數字療癒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哪裡?
Lucia:我們產品最大的優勢就是隨時可用。很多人需要心理咨詢往往是遇到突發狀況時,但預約心理咨詢在國內要等很久,國外通常也要四五天。等真約到的時候,情緒可能已經平復了。這正是聊天機器人的價值所在——牠“隨時準備著”。我們的聯合創始人(心理學教授)特別支持這個產品,不是因為能取代真人咨詢師,而是能在客戶等待期間發揮作用。
揚帆出海:市場上已有Headspace、Calm等成熟產品,還有不少新興的AI心理助手。在這樣競爭激烈的環境下,您認為核心的競爭力是什麽?
Lucia:我們做的是一款娛樂性質的心理調節應用,這和工具型AI產品有本質區別。工具型產品競爭激烈,用戶只會選擇最高效的那個,但像一些輕鬆休閑類的小遊戲,用戶會同時玩好幾個,我們的產品也是同理。
和其他同類產品相比,比如Headspace雖然也有聊天機器人,但卻沒有語音交互,也沒有深入的心理咨詢功能。而我們的產品是專門和臨床心理學教授合作開發的,完整復刻了心理咨詢流程,這和陪伴型應用是不一樣的。
除了專業的心理咨詢對話,我們還上線了心流音樂、正念卡片、心理學文章專欄、AI日程規劃、以及各種心理測試等多項功能。目的就是讓用戶打開一個應用就能獲得全方位的心理調節支持,而不是需要再額外下載其他更多的APP。
揚帆出海:每個產品都有自己的核心用戶群體,Psyfy的主要用戶是哪些?是否有數據表明哪些人群更傾向於使用這類工具?
Lucia:從上線到現在,我們已經有1000多個用戶,加上測試階段的幾百人,主要用戶群體是20-30歲的女性。一個有趣的現像是,我在Threads上招募的測試用戶全都是年輕男性,不是說歐美市場沒有女性用戶,而是因為我的Threads賬號以技術內容為主,吸引了更多男性粉絲。這些男性用戶平時就習慣用ChatGPT做自我咨詢,很少去找專業的心理咨詢師。不過這些男性更喜歡ChatGPT那種直接給答案的模式,而不是心理咨詢引導式的對話方式,這也是一個明顯的區別。
揚帆出海:AI對話是Psyfy的核心功能之一,用戶可以通過與其對話調節情緒。這一功能與傳統的AI聊天機器人有什麽區別?
Lucia:我們使用OpenAI的模型作為基礎,其實可以把我們看作ChatGPT的一個專業分支。ChatGPT作為通用模型,雖然能回答各種問題,但在專業領域的深度上有所欠缺。
心理咨詢不是簡單地問答,而是需要根據來訪者的具體情況,採用專業方法來引導他們改善行為和調節情緒。現在很多聊天機器人,都在追求讓用戶感覺良好,常常會附和用戶的情緒。而我們的機器人則是按照心理咨詢的標準流程設計的,目的是幫助用戶學會調節情緒、改善行為模式,而不是簡單地附和。這也是專業心理咨詢式對話和普通朋友式聊天的本質區別。
揚帆出海:很多用戶會做每日的情緒記錄,Psyfy的情緒記錄功能如何幫助用戶提高自我認知?
Lucia:感恩日記就是記錄每天生活的點滴,牠的價值在於:當你遇到挫折、覺得生活黯淡無光時,翻開以前的日記,這些微小但美好的回憶能把你從負面情緒中抽離出來。將不好的事情寫下來,也是一種健康的發泄方式。
另外,紙質筆記本很難查找特定內容,這種數字日記不僅方便搜索過往記錄,還可以自動生成情緒曲線,自定義標籤、心情標記等等,這些功能都是傳統紙筆無法比擬的。
揚帆出海:性格測試、情感模式分析這類工具很受歡迎,Psyfy的互動測驗設計考慮了哪些方面?對用戶有怎樣的實際幫助?
Lucia:雖然從點贊量來看,每次提到測試功能時遠不及日記、卡片等內容受歡迎,但實際使用人數卻很多,這種“默默使用”的現象十分有趣。我覺得測試最大的價值在於幫助用戶了解自己——有人狀態不好時會主動找抑郁量表測試,有人則純粹出於好奇想更認識自己,特別是性格測試特別受歡迎。
我們採用的是學術研究幾十年的人格測試,而不是MBTI那種類型。最大的特色是測試結果能直接和AI對話,比如焦慮指數偏高時,AI會幫助分析原因,這種即時反饋是傳統測試沒有的。通常我們只能通過別人的眼光來了解自己,但現在可以通過AI獲得新視角。
揚帆出海:音樂對人們的心理狀態有很深的影響,Psyfy是如何挑選適合放鬆和專注的音樂的?是否有專業的音樂治療理論支持?
Lucia:最初我自己經常在YouTube上搜索心流音樂,後來發現AI也能創作音樂,覺得很有意思。隨後我開始研究音樂治療理論,比如心流音樂要讓聽者平靜,節拍最好接近人平靜時的心跳,音高變化不能太大,要相對穩定且有重覆性等等。剛開始都是我自己看書摸索,直到有位音樂專業的網友使用後給了我專業反饋。她做過音樂治療,試用過幾十個類似產品後,專門為我寫了詳細的分析報告,指出優缺點和改進建議,不僅給了我專業指導,還願意深入合作,這讓我深刻體會到互聯網帶來的協作可能性。
做這個AI產品最有趣的地方在於,我經常在網上分享開發進展,就會吸引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主動提供建議。這種通過網路連接專家的方式,是傳統商業模式無法帶來的。
揚帆出海:目前Psyfy的商業化模式是怎樣的?
Lucia:我們目前採用的是訂閱制模式,支持按年付費。新用戶註冊時會獲得一定的免費試用積分,每個月也會提供固定額度的免費積分。由於我們是自籌資金運營,還沒進行外部融資,所以免費額度相對有限。等未來獲得融資後,我們計劃推出更多不同層級的訂閱方案。
揚帆出海:為什麽選擇採用積分這種模式?哪些功能需要用到積分?
Lucia:我們採用積分制主要是考慮到AI功能的成本差異。比如語音功能就分基礎版和高級版,基礎版聽起來還有點機械感,而新加入的高級版語音像真人,但成本高很多。
很多中國人通常更喜歡文字聊天,而國外用戶更願意付費使用優質語音功能。積分制讓能讓用戶更靈活地選擇。訂閱套餐也是按積分計算,最基礎的訂閱包含一定積分,其他像文章閱讀、心理測試、日記等功能都是免費開放的。
揚帆出海:在使用過程中,用戶可能會擔心AI記錄敏感的心理健康數據,除了遵守《通用數據保護條例》,Psyfy 還做了哪些事情來保護用戶隱私安全,增強用戶信任?
Lucia:我們嚴格遵循GDPR標準來運營,並實施多重加密措施,為用戶提供完整的數據控制權。用戶隨時可以要求刪除賬戶數據。這就意味著我們不會用用戶數據來訓練模型,因為一旦用戶要求刪除,重新訓練模型的成本會非常高。
最初開發時,我們的聯合創始人,也是一位心理學教授,他和他的學生們為我們提供了大量模擬心理咨詢對話。這些專業對話數據,加上語言模型模仿的對話,就構成了我們的訓練素材。
揚帆出海:在推廣心靈療癒APP時,哪些營銷方式比較有效?
Lucia:首先,在應用商店做推廣是必要的,因為用戶會搜索同類軟件,我們需要出現在搜索結果裡。其次,Instagram也是個有效渠道,很多追求舒緩體驗的用戶聚集在那裡,適合投放讓人放鬆的心理類應用廣告。現在流行展示用戶與聊天軟件的互動視頻,比如遇到困擾時獲得建議的場景,這種形式效果會比較好。
我會借鑒這些已驗證的推廣方式,但在其中更想突出自己的特色,例如那些展現輕鬆可愛形象的動畫視頻。這些視頻在YouTube和TikTok上表現都很不錯,很多人評論說看了會不自覺地微笑,感覺很溫暖。這也正是我想營造的品牌形象:不只是個實用工具,同時更要讓人看到內容時就感到放鬆舒適,這種情感連接才是我們最獨特的推廣優勢。
揚帆出海:AI+人工的混合模式很可能成為心理健康服務的一大趨勢。Psyfy是否有計劃引入專業心理咨詢師,形成更完整的服務鏈條?
Lucia:我們現在的優勢在於已經積累了很多用戶長期互動的數據。如果未來和心理機構合作,當用戶想轉介給心理咨詢師時,咨詢師可以征得用戶同意後查看這些長期情緒數據,這將會是非常寶貴的參考資料。當前,心理咨詢行業最缺的就是這類長期追蹤數據。通常來訪者每週或每月才咨詢一小時,咨詢師很難全面了解情況,而這些持續記錄的數據能極大提升咨詢效果。
揚帆出海:這一賽道可能存在哪些機遇與挑戰?
Lucia:機遇來說,一是將AI咨詢與真人心理咨詢師相結合的模式,二是開發融合心理咨詢功能的遊戲化應用。不過,隨著AI編程工具的普及,開發門檻正在快速降低,未來甚至可能不需要懂代碼,只要具備專業知識就能用AI開發產品。這必然也會導致競爭者增多,但競爭焦點不僅是技術層面,更多會轉向營銷能力。
揚帆出海:未來,Psyfy有哪些目標和計劃?
Lucia:短期計劃是精進現有功能模塊,讓每個功能都做到行業領先水平。特別是聊天功能,要讓牠越來越接近真實心理咨詢師的體驗,雖然不能完全替代,但要不斷貼近。另外,我們還想開發一款輕鬆治癒的心理調節小遊戲,不設競爭機制,純粹讓人感到愉悅。
長期目標就是建立心理咨詢師合作網路,讓AI和真人咨詢形成互補。其實從功能優化到內容創作,從專業服務到輕鬆娛樂,每個方向都充滿了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