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專業心理咨詢師推薦|愛己心理
“不要讓壞情緒麻煩自己,把事情想得簡單一點”
—— 愛己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
· 想換工作,但覺得自己"能力不夠",連簡歷都沒投
· 遇到喜歡的人,卻告訴自己"TA肯定看不上我",連招呼都不敢打
· 有個創業想法,但一想"競爭太激烈了",乾脆放棄
最可怕的不是別人拒絕你,而是你根本沒給自己機會,就先否定了自己。
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自我設限"(Self-limiting Beliefs)——你給自己畫了一個圈,然後一輩子活在這個圈裡,還以為是世界的邊界。
為什麽我們總在自我設限?
1.恐懼失敗:
"萬一做不好怎麽辦?"
→ 於是乾脆不做,這樣至少不會"被證明不行"。
2. 過度在意他人評價:
"別人會怎麽看我?" → 結果活成了別人眼中的"安全版本"自己。
3. 習慣性自我否定:
從小被教育"要謙虛",結果變成了"我不配"。
案例:
一個讀者曾留言: "我不敢申請夢寐以求的公司,因為招聘要求上寫著'3年經驗',而我才2年半。後來發現,被錄用的人裡,有個才1年經驗的。"
你看,限制你的從來不是現實,而是你對現實的想像。
自我設限是如何毀掉你的可能性的?
心理學實驗:"跳蚤玻璃罩實驗"
· 跳蚤能跳得很高,但如果給牠罩個玻璃罩,牠跳幾次撞到頂後,就會調整高度,再也不跳那麽高了。
· 即使後來拿走玻璃罩,牠也不會恢復原來的彈跳力。
人也是這樣——你被自己過去的失敗、別人的評價、社會的標準"罩住",最後活成了自己設定的"安全高度"。
更可怕的是,你會開始合理化自己的退縮:
· "那個行業太卷了"(其實你根本沒試過)
· "我性格不適合"(其實只是不熟悉)
· "現在開始太晚了"(其實明天會更晚)
如何打破自我設限?
1.區分"事實"和"想像"
每當你覺得自己"不行"時,問自己:
· 這是事實,還是我的恐懼?
· 有沒有證據證明我真的做不到?
(比如:"我口語太差,不敢和老外聊天" → 你真的試過嗎?還是只是怕尷尬?)
2. 用"最小行動"突破心理障礙
不要一上來就設定大目標,而是先做"小到不可能失敗"的行動:
· 想寫作?先每天寫50字。
· 想健身?先每天做1個俯臥撐。
· 想社交?先每週和1個陌生人微笑打招呼。
行動會重塑你的自我認知。
3. 改寫你的"內在對話"
把:
· "我做不到" → "我可以試試"
· "我不擅長" → "我正在學習"
· "萬一失敗呢?" → "萬一成功呢?"
語言塑造思維,思維決定行為。
別人都沒拒絕你,你憑什麽先拒絕自己?
從今天開始:
1.記錄你的"自我設限瞬間"(比如:"我覺得我學不會這個")
2.挑戰其中一個(哪怕只是很小的嘗試)
3.觀察結果(你會發現,大多數限制隻存在於你的腦子裡)
這個世界不會因為你的退縮而溫柔,但會因為你的嘗試而給你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