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國誌·蜀誌·譙週傳》記載,有人來看譙週(201年-270年),談了一會後,譙週就在木簡上寫了“典午忽兮,月酉沒兮”以示。到這一年的八月,司馬昭死了,方知此乃讖言。典可作“掌管”、“主持”解,亦即司字的意思,“午”則是“馬”,故“典午忽”就是司馬要死;並還指出了死亡的日期,月酉就是八月。
蜀國大儒譙週(201年-270年)精六經,曉天文
2、李鴻章測字。李鴻章參加中日馬關談判後來到了測字攤前,隨手拿起筆點了一點,術士看這力透紙背的一點,深思片刻說道:這點,有點點在心頭之意,先生定有番心事,這心事很重,以至先生隨意下筆都著墨很濃。李鴻章點了點頭。
術士隨即說道:請先生再寫一字。李鴻章寫下個“人”字。術士嘆道:先生心中的愁真是太大了。隨意間就寫下這個最易也是最難的字,這人字,一撇一捺成一字,缺一不可,這便是相輔相成便成人。人字,左右兩邊又如刀刃一般,為人就要忍受這刀刃之苦。看先生的氣勢定是為官者,不知此時是為公還是為私而如此看重這人字?
李鴻章說:公私都有,還請先生指點迷津。
術士說道:我測字不言先生的目的,只是這人字,不論是為公還是為私,只要對得起自己夜靜清明時的良心,是非功過由後人評說。
晚清名臣李鴻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
3、清代旅生著《癡人說夢記》記載這樣一個故事:有個女人拈了一個字,先生展開一瞧,把筆在粉板上寫了個“吾”字,對他問道:為的什麽事?那女子道:我的一根簪子失掉了,請問先生可找得著找不著?
他就把吾字分做兩截,寫了個五字道:你這簪子,是初五日失去的,是不是?那女子道:不錯,我初五日逛愚園失掉的。
他又寫了個口字道:你失掉了簪子,有些口舌,這五字底下不是個口字嗎?如今要尋這簪子,須要到愚園梧桐樹下去尋,這吾字加個木字,便是梧桐的梧字。 那女子無言,付了銅錢去了。女子最後果真在一梧桐樹下找到簪子。
五行圖
4、大清的滅亡是有徵兆的,清末宣統初年有宣統拆字謠:日宣三德,歷算三統。
這兩句民謠的解釋是:宣統二字,皆暗合三數,而統字又類絕字,清祚【音zuò,指福氣、帝位】其至宣統而絕乎?果真,宣統三年而絕,宣統隻當了三年皇帝就完事了!
另外,當時民間還流傳一首析字謠:
未坐江山就蓋頭(指兒皇帝),
萬年江山一旦丟。
絲絲扭扭三年整。
充到外國(指蘇聯)不回頭。
這四句合起來就是“宣統”二字。
宣統為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的年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