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不少心理機構可能正面臨著隱秘的“生存危機漩渦”。
之前我們以為熬過行業寒冬就能等來春天,但《中國心理健康行業白皮書(2023)》數據顯示,76%的心理機構連續3年淨利潤下滑,一線城市機構淨利潤下滑嚴重,二三線城市機構人才流失嚴重;另一方面,艾瑞咨詢一組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心理咨詢市場規模達158億元,年增長率23%。
那市場份額增長後帶來的利潤落到了誰家?市場蛋糕做大,總有受益者。
因此,很大程度上來說,不是行業不行了,而是你的打法該升級了,調整策略,你依然有機會實現盈利超車。
第十屆全國心理服務機構發展模式研討會上,針對“心理機構生存策略與盈利模式革新”設立了分論壇,邀請政府、機構、IP打造等方面的專家,商榷心理機構的發展與盈利策略,滿足機構運營者與頭部玩家溝通交流的需求。
梳理一下心理服務機構生存的關鍵因素,對比一下自己做到了哪些?
專業內核:咨詢師團隊的專業度是機構的"大腦",但為何資深咨詢師流失率居高不下?
產品服務:還在賣"單次咨詢"?客戶需要"心理健身房"而非"急救室"。
盈利模式:長期依賴C端散客,然而B端市場卻藏著億元級訂單。
技術賦能:AI心理咨詢精準又方便,你的機構還在"刀耕火種"。
品牌溫度:客戶選擇心理咨詢的本質,是尋找"被看見"的安全感。
大環境帶來的“四重暴擊”更是雪上加霜:
經濟寒流: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放緩,心理服務被列上"非必要開支"清單。
技術颶風:AI心理咨詢搶走大量初篩客戶,傳統機構淪為"高端備胎"。
內卷烈火:同城機構價格戰白熱化,“99元”心理咨詢套餐正在摧毀行業尊嚴。
文化迷霧:社會公眾對心理健康的認知尚未打穿,有些認知仍停留在“矯情”階段,需求被嚴重低估。
以上綜合因素,造成了心理服務機構正面臨著盈利模式的“冰火兩重天”
傳統模式
散客咨詢:客單價高,復購率低
培訓課程:市場飽和,獲客成本飆升
沙龍活動:轉化率低,淪為引流工具
新興玩法
企業EAP:拿下大廠訂單,即可實現年服務費破百萬!
心理IP變現:活躍在自媒體平臺,開發心理課程並帶貨,可得高分成
數據服務:與類生態機構進行數據共享,賺“信息差價”
如今,心理機構突破發展瓶頸,通常從以下四大角度入手:
數字化轉型:包括搭建AI預篩系統降低人力成本、開發心理測評小程序實現裂變獲客、建立客戶數據庫精準推送服務。
輕資產運營:包括共享咨詢師平臺降低人力成本、聯名飲品品牌推出"心理下午茶"、承接高校科研數據標注項目。
攻略政府項目:解讀相關政策以抓住政策紅利、設計"心理+社區"服務包以提高中標率、建立公益項目庫來提升機構公信力。
打造知名IP:搭建咨詢師個人的自媒體矩陣賬號、掌握爆款公式開發知識付費產品、在危機事件中提高品牌曝光。
第十屆研討會,四位專家的演講主題,結合機構困境與破局之策,分享了各自的寶貴經驗:
倪峰,作為北京社會工作者協會理事、北京市通州區社會工作者聯合會秘書長、康寧公益專項基金主任,長期研究社會工作、養老、福利機構等工作。本次研討會他將發表《心理機構如何在政府項目採購和社會化服務中找到出路》主題演講,結合當前政策導向,分析如何通過“心理+養老”“心理+社區”“心理+學校”“心理+司法”“心理+醫療”等多維方式,爭取政府項目合作。
於恒,地心引力·心理MCN創始人,其視頻號“於恒-心理IP賦能咨詢”合作孵化心理師IP逾20位。本次他帶著《AI浪潮下,心理機構如何通過個人IP實現彎道超車》演講來到研討會,期待一下,於恒老師是否會現場拆解咨詢師賬號運營步驟,傳授咨詢師個人IP打造技巧。
劉巍,心理學博士、教授,美度心理創始人、河北省心理咨詢師協會理事長、河北省12355青少年心理服務臺心理總督導。《專業轉化生產力,拓展“雙軌制”心理服務新路徑》是他本次的演講主題,“兩條腿走路”可能是很多機構想做到的,劉巍教授是否會解構“B端賺錢養團隊,C端立口碑”的平衡術呢?
孫紅雲,中科博愛(北京)心理醫學研究院副院長,心理咨詢師,常年與全國數百家心理機構保持緊密溝通,對國內心理機構生存現狀知之甚詳。本次研討會她將發表《心理咨詢機構的轉型升級之路》主題演講,現身說法,以實際案例講述一家心理機構的發展壯大,從獨立項目的單線作戰到“心理+”項目的多維裂變,做對了什麽。
第十屆研討會,50+心理機構頭部玩家現身,2000+行業精英匯聚,分享機構運營經驗,鏈接產業生態協同資源,4月12日開幕式免費參會,席位有限,速來搶占吧!
4月12-13日
北京市昌平區九華山莊國際會展酒店
期待您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