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不是讀書天,春日人心易躁煩。”春暖花開,萬物復蘇,本該是充滿希望和活力的季節,卻有不少人感到情緒低落、煩躁不安,甚至出現失眠、焦慮等癥狀。這並非簡單的“傷春悲秋”,而是春季心理疾病高發的真實寫照。
一、為何春季心理疾病容易復發?
春季心理疾病復發的原因複雜,主要與以下因素有關:
氣候因素:春季氣溫變化大,氣壓較低,容易導致人體內分泌失調,神經遞質水平波動,從而影響情緒和心理狀態。
生物節律:春季日照時間逐漸延長,人體生物鐘需要調整適應,容易出現睡眠障礙、疲勞乏力等癥狀,進而影響情緒。
社會心理因素:春季是萬物復蘇的季節,也是新一年的開始,人們容易產生焦慮、壓力等情緒,特別是對於學生、求職者等群體來說,春季更是面臨著升學、就業等壓力。
二、哪些心理疾病在春季容易復發?
抑郁癥:春季是抑郁癥復發的高峰期,患者常表現為情緒低落、興趣減退、失眠、食慾下降等癥狀。
焦慮癥:春季也是焦慮癥復發的高發期,患者常表現為緊張不安、心煩意亂、失眠、心悸等癥狀。
雙相情感障礙:春季容易誘發躁狂發作,患者常表現為情緒高漲、思維奔逸、活動增多等癥狀。
精神分裂癥:春季也是精神分裂癥復發的高發期,患者常表現為幻覺、妄想、行為異常等癥狀。
三、如何預防春季心理疾病復發?
保持規律作息: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建立規律的作息。
適度運動:堅持適量運動,如散步、慢跑、瑜伽等。
健康飲食:均衡飲食,多吃新鮮蔬菜水果,避免暴飲暴食。
學會調節情緒:學習一些情緒調節的方法,如深呼吸、冥想、放鬆訓練等。
尋求專業幫助:如果出現持續的情緒低落、焦慮不安等癥狀,應及時尋求專業心理醫生的幫助。
定期復診:對於已經患有心理疾病的患者,應遵醫囑定期復診,按時服藥。
四、關愛心理健康,從你我做起
春季是心理疾病復發的高發期,但只要我們提高警惕,積極預防,及時干預,就能有效降低心理疾病復發的風險,擁抱美好春光。記住,您並不孤單。讓我們一起攜手,共同守護心理健康!
【個人簡介】
馬龍雙,37歲,中共黨員,本科,畢業於沈陽醫學院何氏視覺科學學院,沈陽市安寧醫院精神五療區責任主治醫師,從事精神疾病臨床診療工作十二年,擅長精神分裂癥,雙相情感障礙,精神活性物質所致精神障礙,精神發育遲滯伴發精神障礙,焦慮癥,抑郁癥,強迫癥等疾病的診斷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