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心理學的意義是什麽?
在心理學得以發揚光大之前,“認識你自己”的重任,只能交給哲學,抑或是孤獨的反省。而這往往是哲學家和思想者的特權,大眾基本上被排除在外。
於是有很多人,就算產生了心理健康上的問題,也不知道這些焦慮、恐懼、煩躁因何而來;還有很多人,以為自己是被魔鬼附身、或被幽靈詛咒。在弗洛伊德生活的維多利亞時代就是如此,那是一個禁欲主義的時代,人們極其講究道德觀念,並以此壓抑自己的天性,很多人由此患上了神經癥。
正是針對這個現象,弗洛伊德逐步開始了他的偉大研究。他的理論,讓我們不再把沒來由的衝動、無意識的選擇、怪誕的夢境都完全比附到神神鬼鬼的玄學上,我們對生活中最隱秘的那些部分開始有了掌控能力。
再將視線投射到現代社會中,我們還會發現心理學對人類的影響,早已經從意識層面,擴散到現實生活的方方面面了,不管是教育、工業、管理,在各個行業,心理學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所以生活在這個社會中的我們,多少也要懂點心理學。那有人會提問,學習心理學究竟有什麽好處呢?我們今天一起聊聊吧!
?
著名心理學家卡倫·霍尼在其著作《我們時代的神經癥人格》中描述:“假如有這樣一位姑娘,她甘居下遊,不求上進,拒絕接受更多的薪金,也不希望與她的上司保持協調一致,我們很自然地會把她視為神經病。其理由就在於我們大多數人僅僅熟悉一種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鼓勵我們去征服世界,超越他人,獲得遠遠超過生存基本需要的金錢。”
但心理學告訴我們,牠對我們的觀察是什麽樣子,向我們揭示我們自己都沒有察覺到的表情、動作、選擇;心理學也慰藉我們的內心需求,雖然看起來與現實相悖,甚至違反道德觀,但牠卻再正常不過;心理學還為我們剖析,時代、社會、家庭、乃至語言等等外在的環境,是怎麽影響、改變了我們原本的樣子。
如果沒有心理學,還會有多少人在痛苦的深淵裡掙扎?
?
讓我們掌控自己的情緒
心理學和哲學一樣,都是一門圍繞人的學科,都在思考“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的問題,只不過心理學的實操性可能更強一些。
我們可以從自己的情緒、經歷出發,借用心理學理論,抽絲剝繭——“為什麽你按照現在的方式思考、感覺和行動,是什麽使你與其他人有所不同?但為什麽你又常常像其他人那樣去行動?你是被遺傳塑造還是在更大程度上是被個人經歷塑造?攻擊和利他、愛和恨、瘋狂和創造性如何能在這種複雜的生物——人身上同時存在?”
?
獲得自我成長的力量
? 心理學是一門圍繞人的學科,在“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的境況下,在我們自己可能都忘記自己的最初需求時,牠仍然在照顧我們的心、觀察我們的情緒。 並且通過我們的種種“癥狀”,挖掘社會的癥結。因此,當我們焦慮、不被理解的時候,我們還可以放寬心,因為還有心理學在理解著我們。
我們學習心理學知識,練習心理技能,可以不是為了成為心理工作者,但是卻可以做自己的心理師,補充自己的心理營養,自我調節,當身邊的人出現情緒問題的時候我們也可以適當的干預,所以學習心理學既是助人亦是助己。
學習心理學有太多的意義了,心理學,能夠給心障者雪中送炭,給健康人錦上添花,更重要的還能自我成長。
心理學是一種認識自己、了解他人的藝術。心理學不是一門技巧,卻能為人帶來本質上的飛躍。擁有“心理學”這雙眼睛,才能獲得小至親密關係、大到人生意義的終極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