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慮和雜念過多,會導致我們消耗大量的腦力——這是讓大腦疲勞和睡眠質量下降最關鍵的因素。
如果你想要改變這種狀況,最簡單且有效的事,就是給那些反覆出現的想法命名。
因為任何一種你熟悉的命名方式,都會啟動概念化思維。在這種思維模式下,我們會立刻失去探究的興趣。
在一個聚會裡,當有人說出某個愛情電影的情節有多麽精彩的時候,如果在場的另外一個人說:
「不就是老套的三角戀嗎?」
在場的絕大多數人,都會失去對這部電影的興趣。
因為人們已經有過太多關於三角戀的故事記憶,並為其整合出了完整的概念。
在牠沒有出現之前,如果故事的情節吸引了我們的興趣,我們就會認真聽下去。
可是,一旦概念出現,我們就會本能地停止對於細節的關注。並且這種衝動是難以遏制的。
我們認為自己已經了解了一切。
我們認為對所有我們了解的東西探究細節都是浪費時間。
順帶一提,在聊天的過程裡,你需要避免讓自己把問題「概念化」。你不能給任何問題命名,不能說「你這是強迫癥」、「沒有教養」或者「你之所以失敗就是因為你不夠自律」。
任何一個人,傾訴的目的都不是為了解決問題,而是希望自己可以說話,說盡可能多的話。並且對方願意聽自己說話。因為這樣一來,TA就能夠感知到到自己是被接納的。
想要把聊天繼續下去的關鍵,就是對細節無休止的探究。而命名必然會打破這個進程。
當然,在內心世界裡,我們大可以反向應用這個規律:為你的雜念、情緒,隨心所欲地命名。
雜念出現的時候,你可以對自己說:是的,我在胡思亂想,我正在想像一場旅行,想想和某個人的約會。
痛苦出現的時候,你可以對自己說:是的,我正在痛苦,我正在因為無法約束自己而難過。
你使用怎樣的命名無關緊要,重要的是「命名」這個動作本身所啟動的概念化思維。
只要重覆的次數足夠多,所有讓你困擾的情緒都會在你指出牠的名字的瞬間煙消雲散。
如同聚會裡那個「掃興」的話題終結者。
只不過,在內心的世界,這個終結者的出現,總是會讓你忍不住對其喝彩。
文/勺布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