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罪犯教育改造質量是監獄高質量發展的落腳點。今年來,上海市新收犯監獄圍繞深化“評估、管理、矯治”一體化,成立罪犯評估矯治中心,著力打造科學認識罪犯的“第一門診”,不斷提升罪犯評估鑒定科學化水平,並著眼罪犯差異化情況,開展個性化的服刑指導,幫助其更好更快地投入服刑改造。
作為上海市新收犯監獄評估矯治中心主任和資深心理咨詢師,吳翌鎏深耕罪犯評估矯治領域十余載,他被稱為大墻內的“心靈捕手”,在矯治罪犯的道路上,用愛心、耐心和專業為那些迷失的罪犯重新找到“心”的方向。他探索將“房樹人繪畫”推廣應用於罪犯入監評估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讓我們從吳翌鎏的一篇心理矯治手記看看他的工作日常。
新收罪犯倪東(化名)正在接受心理咨詢師的心理干預,該犯因綁架罪被判十四年,有多次自殺史,入監後不適應改造生活,情緒低落並伴有輕生念頭。在咨詢室裡,倪東眉頭緊鎖、語氣痛苦地回憶著過去:“老婆不工作照顧3個孩子,家庭支出都要靠我來維持,偏偏遇到了3年疫情,業務受到了很大影響,整體形勢這麽差,家人還不理解我,公司老板也對我冷言冷語,那時候精神上感覺自己真的支撐不下去了,惶惶不可終日。我的罪名是綁架,其實我並不是真的為了錢而劫持人質,之前多次想結束生命而不成功,這次想通過犯罪讓警察當場擊斃我,讓自己解脫。”
耐心傾聽,建立信任關係
通過傾聽經歷、共情情緒、積極關注,我與倪東建立了良好的咨訪關係,並得到了倪東暫時不採取極端行為的承諾,但一個問題也縈繞在我的心頭,倪東遇到現實困難總是傾向於用極端方式應對,其背後的心理根源是什麽?於是我給他布置了“房樹人繪畫”的課後作業。
運用工具,開展心理測驗
與普通的心理測試相比,“房樹人繪畫”作為一種投射測驗,能夠探知來訪者潛意識層面的內容。在倪東的“房樹人繪畫”中,我發現了好幾個值得關注的特點,“樹”是枯樹,代表情緒低落,生命能量匱乏;“人”是背面圖,且比例非常小,代表存在抑郁情緒,且回避與人的交流,缺乏宣泄渠道;“房”的線條筆直,磚塊描繪均一細致,代表有一定程度的強迫傾向;更值得關注的是通向房屋的路面繪有分岔,代表對家庭的觀念上存在矛盾心理,在趨向和遠離之間搖擺不定。
因勢利導,精準把脈開方
在後續的幾次心理咨詢中,我與倪東共同追溯了他的原生家庭和成長史,倪東的自畫像進一步清晰了起來,他坦言:“父親為人嚴厲,規矩多,權威大,容不得別人的反對意見,在他的影響下,我心中的‘規矩’和‘條框’也多了起來,一旦打破規則,自己就很痛苦,且這種痛苦沒法和嚴厲固執的家人傾訴,逐漸累積。”對此,我慢慢引導倪東思考:“你覺得執著於規則就一定是正確的嗎?特別是當規則本身就是絕對化的、不合理的時候。”倪東沈默不語,陷入深思,我用手指向“房樹人繪畫”上的那條“岔路”說:“過度的規則意識不僅讓自己痛苦,也讓他人感到痛苦,其實你的潛意識裡已經有了想要逃離的念頭,就如你在圖中所畫,道路有了分岔,意味著你表面上遵從家庭的約束,履行家庭的責任,但內心是想逃離的。”倪東嘆了口氣,恍然大悟:“回過頭想想,確實是這樣,我回到家總感覺心情不好,寧願在外地打工,遠離家人。”
綜合施策,鞏固矯治成效
在與倪東一起找到問題的根源後,我嘗試通過短期焦點解決療法,輔以認知行為療法,努力挖掘倪東自身的積極因素,讓他從新的角度看待問題,引導他勇敢面對自己的過去、正視自己的罪行,激發起想要主動改變的願望,讓他相信即便身處囹圄,也有改變和重生的機會。又通過幾次心理咨詢和干預,進一步鞏固了心理干預的效果,幫助倪東平穩度過了新收集訓期,並重新燃起了對改造和生活的希望。
結語
監獄心理咨詢工作,不是簡單的說教,而是一場心靈與心靈的對話,要在法律的嚴肅和人性的溫暖之間找到平衡,用耐心、愛心和專業,為這些迷途的靈魂打開一扇通往希望的窗,讓他們知道,即使身處高墻之內,也有重新擁抱陽光的可能。我們相信,每一顆心都有被治癒的潛力,每一個人都值得擁有第二次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