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壬金口訣預測學與全息論的關係
中天易張永紅整理
對於宇宙世界的探索和對人體本身的探索,似乎成了人類水的斯芬克斯之謎。這種探索從人類開始有模糊的意識便開始了,對於宇宙世界與人本身之謎的回答貫穿在整個人類史中。
古代神話的寓意
關於世界的來源,在東西文明中都有所深刻的反應,古人對宇宙的探索沒有現代人這些可以憑借的高科技儀器,然而,古人憑借著豐富的想像力去探索宇宙,於是便形成了古代絢爛多彩的神話故事。在希臘神話中的《創世紀》把宇宙的形成歸於一個萬能的神——上帝。從這一神話中,我們可以觸摸到人類社會已經形成,且已接近了階級社會。然而,在中國古代神話中卻反應了一層更深的理解。我們看一下《盤古開天劈地》。宇宙開始不過是一粒卵,是渾沌的,在這片渾沌中世界中孕育盤古,盤古醒來,用一板斧劃開了這片新的世界,於是清氣上升,濁氣下沈。清氣上升越清成為天,濁氣下沈越厚成為地。在這個神話中,我們可以看到,宇宙形成於自然,人同樣也是,並不是萬能的神創造的,這更符合宇宙的來源說。現在天文學家提出的一種學說——“宇宙源於一次大爆炸”與其何其相似,並且,人們用射電望遠鏡觀察星際空間,發現任何一個方向都有以連續形態出現的3K攝氏度微波輻射。這說明星際空間是各向同性,星際空間並非虛空,而是有能量銅射。大爆炸宇宙學認為3K攝氏度微波輻射就是宇宙的一個均勻統一的背景。
同樣在這一遠古神話中,我們是不是看到了對宇宙解釋的合理成份。同樣,我們循著遠古神話的外衣,來尋找其理論的內核。如果我們窮追下去,混沌未開的宇宙卵怎麽來的?天地形成後,萬物如何來的?我們再看盤古死後的情景,盤古倒下後,他的左目變為太陽,右目為月亮,頭髮變為星,血脈變為河流,骨胳變成山脈,身上的毫毛變化森林,肌肉變成肥沃的土地。從這裡我們看到:人生於黃土,歸於黃土的觀念。同時我們是不是也窺到天地大宇宙,人體小宇宙的觀念。人體與宇宙的對應思想,也就是說人體全息著整個宇宙的樸素的思想觀念。從中國遠古神話對自然的觀注。把自然現象與其有人的個性的神對應起來的思想看,反映了古人的與自然作鬥爭的堅強不屈的精神。
同樣,我們也看到了天人感應的思想觀念。神話故事生動的情節中所蘊含的哲學思想總是散亂的,不成體系的。我們只是透過外衣來識辯其閃爍的迷離的思維的內核。中國古先哲們對宇宙自然的認識與理解是驚人的,那種對問題的剖析總是以整體的觀念,不但分析問題的本身。還要分析與之相關的各種問題,甚至可以牽動整個宇宙,古先哲的這種博大精深的超潛意識思想體系集中地反映在中國最古老的一部經書中——《週易》裡。
太極陰陽與萬物衍生
在上節中我們討論了神話中宇宙形成與混沌的卵狀物。這種說法接近宇宙大爆炸學說。那麽,我們來看,宇宙爆炸學說的宇宙源於宇宙的奇點,時空極度彎曲,由點膨脹炸開,形成星雲。星雲經過凝聚逐漸演化形成星系。那麽,我們來看一下太極有關內容。
太極圖由黑白兩色近似於魚的圖形組成的圓,其中黑中有點,白中有黑點。在八卦的源起中解說:“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說出了太極由無極產生,是“有”從“無”中產生,老子的《道德經》說“天下之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都說出了“無”中生“有”,我們先明白“有”和“無”的概念。那麽,什麽是“有”呢?
“有”是潛在的概念,是最低級的,最貧乏的概念,是一種無任何規定和任何內容的抽象概念,“有”是質的第一個環節,包括三個階段。
第一環節——“純有”,由於純沒有什麽內容故等於“無”。無極生太極階段。包括“有”“無”“生成”。
第二環節——“實有”,就是有限地存在。太極生在階段,包括“實有自身”,有限”和“自有”二個環節。
第三環節——“自有”,是自我決定,牠不為其它物所限制和決定,自有就是“一”,自有是“質的頂點”,從而向量過渡,“度”又是質與量的統一。也可以說“完成的事”即太極存在階段。
我“有的存在具備了向量的積累的可能,“有”的存在有了質與量的結合,有了運動發展的可能太極在運動中產生了運動著的相互對立的物質古人把牠們名曰:陰陽。陰陽再生相互作用,則萬物生矣。
上面關於“有”的討論;在“純有”的環節上實際上也就是“無”比“天憐憐不多也不少”。有也等於無那麽什麽是無呢?
“道德經”雲:無,名無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王衍《老子注》雲:“凡有皆始於無故無形無名之時,則有萬物之始。”“天下之物皆以有為生,月之所始,以無為本”“無”是天地萬物之始。牠並不是毫無氣息的絕對真空。“無”是無形而深遠的本體。現代自然科學越來越把“無”看成是一種最對稱的狀態。正負電荷對稱,其值為零,稱為“無”。正反物質對稱,相遇後中和湮滅,靜止處於零狀態;稱為“無”這樣的”無”有著吸其豐富的內容,不是“絕對虛無”。
上面討論了有與無的相互關係,同時,提到陰陽,在從“無”以“有”的生成中,古人有一個解釋萬物生成的獨到的理論——氣化論。
上文我們討論的自有即太極存在階段。即老子說的”道生一也是混沌“亡氣”。由無極這一無形無名無質到太極混沌元氣有形有名有質的狀態,老子說:“退生一,一生二,二生三或用(辟),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神氣以為和”。在這裡我們不難看出老子關於世界起源的精確的見解。“道”即是“無”,牠產生出統一的未分化的原韌之物,即“一”。“一”產生出陰氣和陽氣。陰陽二氣的相互作用產生出和氣,和氣孕育出萬物。萬物又都包含著陰陽兩個相輔相承的方面。
中外古代賢哲都認為“氣”,不但能總攝天地萬物的構成,而且能說明自然萬物的變異,古希臘哲學家阿那克西美尼和第歐根尼就認為“氣”是萬物的本源。印度古老的《吠佗經烏潘尼沙篇》認為:整個宇宙處於一種呼吸狀態,表現為“蒲拉那”(prana)——即無氣的潮浮般的漲落中,世界萬事萬物統一於氣。氣是一般物質的精神物質的對立統一,人和世界萬事萬物都是由天地之氣化合而成的,(準南子天文北》中載曰:“天附未形,馮馮翼翼,洞洞漏漏,故曰太陽,道始於虛廓,虛廓生宇宙宇宙生氣,氣有涯垠,清者薄摩面為無,重濁者凝滯而為地。清妙之合專易,重濁之凝渴難,故無先成,而地後定,天地之襲精為陰陽,陰陽之專梢為四時,四時之散精為萬物,積陰之熱氣生火,一火氣之精為日;積陰亡寒氣為水,水氣之精者為月。日月之淫為招考,為星辰,天受日月星辰,地受水潦塵埃。(漢高海豹注,馮馮翼翼為“無氣”)顯然,我們根據以上的分析可以把太極陰陽與萬物行生表現概括為一個模式。
“無極(道)——太極(“一”“有”)——太虛——宇宙——氣天地,日、月、星辰、水、火,萬物。
這樣,我們通過討論可以看到先哲們對宇宙萬物的形成的探索與理論體系。古人深深理解“有”“無”之間的關係,故而在處世哲學中得以運用,大象無形,希聲,見不見之聽無聲之聲,子無聲處聽驚雷、大成者缺,大智者愚,相吉不言,下而成溪?君子無為而無不為,無不為而有為,這些哲理思辯。
從上面的討論中我們若從信息角度考察,則不難看出,“無”包含著”有”的全部信息,“有”包含著萬物的全部信息。從“無”到“有”再到“萬物”的過程,顯示出宇宙自身發展過程中的階段全息性,而“萬物負陰而抱陽”則說明了萬物之間也具有全息對應關係。
《道德經》中包含著宇宙空間全息性的思想萌芽,老子說:只有大“道大、天大、人亦大”,而這幾大之間又是相互聯繫的。其密切聯繫性充分體現在牠們的依次相“法”上,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法”的含義很多。這裡有效法的意思,這就是說“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效法自然,”這種四大相法的觀點,深入地探討了部分與整體的關係問題。而這正是宇宙全息論所要研究的核心問題之一,“四大”相法,實質上就是互相類似,這些不同事物之間具有相似的關係。當然,他無才的論述了宇宙全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