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會經常性無緣由地認為別人對自己好或者別人對自己不好,這些人其實已經出現了心理問題,這是什麽問題呢?這就是伯恩斯總結的有 抑郁癥、精神分裂癥等心理問題的人的第五個扭曲認知:錯誤地揣測他人。
雲爾老師
這種扭曲認知分兩種情況:一種是認為別人無緣由地對我好;另一種就是認為別人無緣無故對自己不好。
認為別人無緣由對自己好的情況最多的就是認為別人“愛上自己”了。這種情況女生比較多一些。當然,也有一些男生會認為女孩愛自己。
佳佳跟我說:她們班有幾個男生“愛上她了”。
我問:你怎麽知道他們愛上你了?
佳佳說:凡凡有一天早晨問我,你吃飯了嗎?這不是愛上我了嗎?他關心我吃沒吃早飯。浩浩發數學作業本的時候,特意將作業本放在我的桌子上。陽陽進教室的時候撞到了我,跟我賠禮道歉說:對不起,他就是故意撞我,為了和我說話。
很顯然,佳佳將這些男生一些正常的行為做法,錯誤地揣測為“愛上她”。這明顯是認知出現了問題。
雲爾老師
20多年前,曾經有一個男生,長得黝黑瘦小,滿臉青春痘,他非說女班長喜歡她。我問他,你怎麽知道女班長喜歡你?他說,她每天都要問我作業做沒做,督促我值日。我說,她是不是也會問別人這些事情呢?他說,是,因為她是班長。我說,既然她也同樣問別人這些事情,那為什麽你覺得是對你好呢?他說,有一次,我最後一個走的,她還給我教室鑰匙讓我鎖門,並且還讓我明天早晨早到教室開門。
這位女生應該屬於校花級人物,一米六八的身高,白皙的皮膚,高鼻梁,大眼睛,雙眼皮,學習好,當班長。但我問女班長對趙建的看法的時候,她說,我現在一心學習,對任何人都沒看法,而且,我當班長,總要負責班裡的很多事情。你要非問我對趙建有什麽看法的話,我只能說,身高還不如我高,模樣也不行,學習更不行,一句話:又矮又黑又傻,說話辦事好像有些問題。其他的什麽也沒有了。
趙建把女班長的正常行為都看成了對自己喜歡的表現,這顯然和上面那位女生自作多情有些類似,都有些妄想的傾向,屬於關係妄想的一種。這種扭曲認知都是認為別人對自己好。
另一種認為別人對自己不好,這是絕大部分的有心理問題人的扭曲認知。
最多的情況是認為別人背後說自己壞話,還有的聽見別人說自己壞話,其實別人根本就沒有說什麽話。其次,認為別人針對自己,孤立自己,刁難自己。
總的來說,錯誤地揣測他人都是些脫離實際的消極的思想,牠會讓人抑郁寡歡。就像一個愛說謊話的人,說多了謊話連自己都信以為真,卻又不去驗證一下到底是真是假,隻管自己郁悶不已。
這就讓我又想起我的一個親身經歷:我上高三那年,我的一個最好的同學成翔。我們住在一個宿舍,突然有好幾天成翔不理我,和他說話就當沒聽見。我非常納悶,再三找他問個明白,後來他被我追問的實在是沒辦法,就和我說:好幾次,在路上遇到你,給你打招呼,你都不理我,所以我也不理你。我問,在哪裡和我打招呼,他就說什麽時候在哪裡。其實,那時候上高三,學習緊張,根本就不知道他在什麽時候和我打過招呼。
咱們正常人,一般來說,有些誤解說開了也就一片烏雲散去。可是,這些有心理問題的人可就不是你說開了就能解決的了。像女生佳佳和男生趙建這樣的孩子就是讓那些同學給她(他)說“我沒有那個意思,我就是正常的行為”都不會有任何效果。因為這種錯誤地揣測他人的扭曲的認知危害性還不是太嚴重。當然了,佳佳和趙建的學習成績也是一落千丈,因為活在自己扭曲世界裡無法集中精力學習。
那另一種認為別人無緣無故對自己不好的扭曲認知危害性就比較嚴重了,這種情況會導致一種人際關係的惡性循環,必然讓自己處於心理和身體上的真正孤立境地。
王芳在工作中受到了領導批評之後,為此感到難過。李琳勸王芳說:誰還沒有受過領導的批評呢!你不用往心裡去,以後工作中多注意一點就是了。而且張總就是這樣人,他是對事不對人。
王芳卻反問道:為什麽張總批評我而不批評你呢?
李琳說:這不是批評我們兩個人嗎?而且之前我也受到過張總的批評。
王芳說:為什麽張總批評你,你卻洋洋得意,倒是挺享受的樣子?
李琳說:張總批評我,也是給我指出了問題,我以後多多注意才能不再犯錯誤,這反過來說不是一件好事嗎?
王芳卻說:你認為是好事,我認為是張總故意刁難我。他是在批評我,不是批評你,你沾沾自喜,高興地不得了,還替他開脫。哼!你們聯合起來對付我。
王芳這種認知只能讓李琳敬而遠之。慢慢地,公司裡的人都逐漸地疏遠了王芳。王芳更覺得公司裡沒有一個好人,都是明著暗著算計自己,搞得自己成了孤家寡人。
王芳這樣的情況,其實我們週圍都會有。嚴重一些的就是不斷辭職換工作,直到自己再也不願意出門工作,封閉在家。
舟舟上高一,在家已經兩個月不上學了。
據他媽媽說,因為有幾次遲到,被班主任罰站兩節課,他覺得老師總是針對他。老師在班會上說:班裡有的同學經常遲到,如果不願意上學就不要來了,班級紀律和學校規章制度不能隨便違反,學校不是你家。每次只要老師在班裡說一件不好的事情,舟舟都覺得老師就是在說的自己。
媽媽因為這件事情也和班主任溝通過,班主任說,班裡有些同學出現違反紀律的事情,老師肯定要在班裡說一說,不可能每次都針對他。
但是,舟舟不這樣認為,他不但認為班主任針對他,他覺得班裡的同學說一句笑話都是在嘲笑他。他在班裡既孤獨又痛苦,還很氣憤。連他的好朋友張亮都覺得舟舟現在很古怪,難以交流,張亮也慢慢和他疏遠了。
很顯然,舟舟出現了心理問題。
王芳和舟舟這種認為別人都在針對自己的心理狀態就是錯誤地揣測他人。對這種想像出來的消極反應,有的人會退縮,也有的人會反擊。無論是退縮還是反擊都會導致人際關係疏遠,也就是心理學上常說的社會功能損害。
還有一種叫作自我打擊的行為模式也是非常常見的。
嬌嬌因為這次考試沒有達到自己預期的目標正為此感到難過,涵涵並不知道這件事,所以嬌嬌就沒有心情和涵涵說話。涵涵的心裡就覺得很不是滋味。涵涵可能會這樣想:“或許她生我的氣了。我做錯什麽了?” 針對這種想像出來的消極反應,涵涵不斷糾結。這種自我打擊的行為模式就像一個自我滿足的預言,與一種事實上並不存在的東西建立了一種消極的相互影響的關係。
那麽,針對這種錯誤揣測他人的扭曲認知,應該怎麽辦呢?
這顯然需要糾正認知,重建這種對人際關係的認知,逐漸恢復他的社會功能。既然是心理問題嘛,就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解決的問題。在糾正這種扭曲認知的過程中,耐心和信心最重要。很多人會因為這種人的執拗而失去信心。當然,我們在和他互動的過程中還要講究順勢而為,不能違反“三不原則”,即:不反駁、不建議、不解釋。這是走進有心理問題人內心的基本原則。他不接受你,拒絕你,就無法走進他的內心世界,你也就無法引導他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