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王朝的皇帝世間萬物皆是有規律可尋的,唐太宗就曾經命令當時的風水大師李淳風和袁天罡通過觀測天象來預測大唐百年之後的命運,而相傳當時李淳風和袁天罡,通過《推背圖》一書不僅是預測到了大唐的命運,而且還預測到兩千年之後中國的命運,當然這只是傳說,畢竟《推背圖》一書是否真的存在都有待考證。
上個世紀解放之後,由於戰爭的破壞,山河破碎,內憂外患,民不聊生,國內的經濟很不景氣,
但是很多的文人墨客還是希望將來的新中國能夠,重鑄中華民族的輝煌,許多作家將自己對國家的希望寫在書中,其中一個,便是陸士諤
陸士諤出生於1878年,早年間行醫於鄉裡,喜愛文學之後便一邊行醫一邊寫小說,其中以《新上海》新上海和《新中國》最為出名,他的一生創作了一百多部小說,但是大多數都是脫離實際現實的。
在《新中國》一書中,講到四十年後的中國是世界的中心,那時上海是一個“魔”都,高樓聳立,人們過著燈紅酒綠的奢靡的生活,更神奇的是他還提到了在上海會修建地鐵和舉辦萬國博覽會,但是在小說的結尾,陸士諤寫道這些都只是主人公的一場夢。
但是故事裡面的情節卻在現在的上海一一實現,然而地鐵最早出現是在1860年,在倫敦帕丁頓的法靈頓街和畢曉普路之間建造的第一條長6公里的地鐵,採用開挖回填的方法建造。當時的中國只有少數的知識分子知道這地鐵一詞,普通的老百姓根本不知道地鐵為何物
而中國最早提出建築地鐵是在1953年《改建與擴建北京市規劃草案要點》中第一次提出關於地鐵的建設,直到1969年,新中國的第一條地鐵才建成。
當時陸士諤創作這本小說時國內還沒有沒有地鐵,甚至地鐵一詞都不為人知,而當時的陸士諤能想到地鐵這種情形,實在是令人詫異。其次就是小說中描述的萬國博覽會。
在當時的中國科技和經濟落後的情況舉辦萬國博覽會簡直就是天方夜譚,以至於當時的文學家魯迅先生說他的小說是:皆不稱,意思就是說陸士諤的小說胡說八道。
但是時至今日,中國的地鐵技術已經遠銷外國,於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上海市舉辦了第41屆世界博覽會。
陸士諤的這些預測都實現了,莫非是這陸士諤找到了這袁天罡和李淳風的《推背圖》,真正知曉了這中華五千年的命運。
其實不然,這是當時文學家陸士諤對新中國迅速發展的的美好期望,他的作品中不僅僅是描繪了一些超前的景象,也描述上海富人光怪陸離的生活,來諷刺當時的奢靡的生活,在加上他的文學作品偏向誇張和想像,導致當時不只是魯迅,很多現實主義的作家都對他持批評的態度。
而魯迅之所以會批判他,就是因為魯迅也是一位現實主義的作家,魯迅的作品大多都貼近生活,以生活中的事務來諷刺封建腐朽的文化,魯迅先生對牛鬼蛇神之類的言論跟本就不會相信,更何況是陸士諤描述如此超前的上海。所以當兩種風格的作者遇到一起,肯定是互相批判,只是他們的寫作的風格不同而已。
而所謂的預測只是碰巧而已,陸士諤在他的《新中國》和《新上海》書中描繪的超前的事務遠遠不止地鐵和萬國博覽會,在現在也沒有一一實現,在他小說中描繪的異相,只是他的美好的想像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