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關注曾奇峰工作室的朋友們,有不少人都立誌想要成為一名心理咨詢師。這條路到底需要什麽準備?存在哪些困難?上週付麗娟老師的直播連麥中,有一位朋友就提出了這個問題,付老師的回應非常真誠,也讓筆者很受觸動,在此分享出來,希望可以幫助到所有想要成為心理咨詢師的朋友們。
為方便用戶閱讀及保護用戶隱私,文字內容對比直播原始內容有一定取舍及增刪。文章主要觀點提供者為付麗娟老師,文字撰寫由Nemo完成。
預約直播即有機會參與付麗娟老師連麥
Q:付老師您好,我目前在一個邊遠的小鎮開店、初中的學歷,接觸心理學之後非常喜歡,很想成為心理咨詢師,請問付老師我該怎麽規劃更好呢?
A:學習心理學,可能比轉行做其他職業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精力和金錢。門檻很高,尤其是投入的門檻。
例如,一個連續的、專業的課程培訓,可能需要兩三年時間,而培訓費用則會高達幾萬元。此外,還需要定期進行個人體驗,每週至少一次,即使是較低的咨詢費,一年下來也要花費數萬元。
這意味著,如果你想成為一名心理咨詢師,需要至少在金錢上有持續的投入。因為你提到說你在一個比較邊遠的城市,而一二線城市的收入與三四線城市事實上是有很大差距的。
但上面我提到的這些投入,例如說學費、心理咨詢費並不會因為你所在的地域不一樣而有所調整。這意味著,對於邊遠城市的人而言,如果想要從事心理咨詢師這個職業,投入會比一線城市的人多很多,但最終拿到的結果並不會比一二線城市的人多出許多。
因為不管我們來自哪裡,我相信希望轉行的目標是一樣的,即從業的成就感以及生活質量的提高。在轉行之前,考慮清楚投入產出比是否合適是非常重要的。
可能有人會覺得說我經濟實力有限,時間上慢一點就好。但另一個非常現實的事實,咨詢師的能力提升有時候並不完全依賴於時間,個人的體悟、踐行和心智也很重要。
有些人可能對某些領域有天賦,比如精神分析,他們很快就能上手,而有些人則需要更長時間去理解。這與時間關係不大,而是與個人的天賦有關。
例如說,有些人一學就對某些概念有感悟、有思考,但有些人可能學了2年多,仍然不能理解諸如力比多、俄狄浦斯衝突/情景等等概念,無法進入到精神分析的語境與系統中。
此外,考慮到現在國家已經停發心理咨詢師資格證,目前最被認可的從業資格之一就是擁有心理相關專業的學歷。而考慮到你是初中文憑,除非你去做很久的學歷提升,從初中一路讀上去,變成研究生學位,否則,是無法做到持證上崗的。
之所以苦口婆心地講了這麽多,絕不是在故意在對有誌成為心理咨詢師的朋友們潑一盆冷水,而是希望大家對於這個行業“祛魅”。因為我自己是這麽一路走過來的,我非常清楚這條路有多麽狹窄與艱難,牠需要很長的時間與大量的投入。
如果你很清楚如果從業會面臨上面提到的這些困難並且仍然決定走這條路,沒有人可以阻止你,我會非常衷心地祝福並支持你。
預約直播即有機會參與付麗娟老師連麥
在這裡,我想通過你的提問引出一個問題:你從事這個職業的內在動力是什麽?是什麽讓你有這麽強烈的願望來做這件事?我想,成為心理咨詢師,對於大部分想要從業的人來說,可能並不僅僅只是找一份工作那麽簡單。
在精神分析課程中,我們多次討論過關於咨詢師執業的動力。很多時候,我想這種動力部分來自於想要修復或治療自己。
這個職業之所以對我們來說非常有吸引力,是因為我們可以通過工作間接或直接地治療自己。這就是為什麽在精神分析學派中,個人體驗被如此強調,每週的個人體驗其實就是自我治療的過程。
有的時候,拯救他人和拯救自己是同一件事。
有些人通過拯救他人來滿足拯救自己的需要,而有些人在走了一段路後,意識到這一點,他們或許會放棄通過拯救他人來“迂回”地拯救自己,轉而開始專注地拯救自己。
當他們中一部分人完成了拯救自己的過程,才可以真正地幫到他人。
我想,對於你來說,或許可以思考一下此刻正處在哪個位置上。
如果你的初心只是希望拯救自己,那麽可以思考一下,為什麽一定要選擇一條那麽艱難的道路?因為這個過程完全可以找到專業的心理咨詢師來幫你完成即可,完全不必投入更長的時間及精力。
編輯:Nemo
—————☆閱 讀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