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這個流量至上的自媒體時代,短視頻平臺如抖音、快手等等成為大眾獲取信息的一個重要渠道,各種”知識“被"快餐化"得令人瞠目結舌,也催生了一批批”網路心理學家“——他們最大的特質,就是“你有病,我有藥”,隨便給他人下個病理學診斷,然後借機謀利。他們只需要極其有限的信息,比如一張照片,幾句話,就可以給你進行網路會診。比如自戀型人格障礙(NPD)幾乎成了某些"心理咨詢師"的"萬用診斷",其實大多數只是看了幾個網路視頻,就搖身一變成了NPD的"診斷專家"。
有趣的是,許多專業臨床心理學家私下調侃:要判斷一個心理咨詢師是否不入流,只需看他是否經常”胡扯NPD“。仿佛掌握了這個"標籤神器",誰都能立即成為"專家",隨手給人貼上一個看似高大上的心理學標籤。
這種現象不僅對真正的心理學研究和臨床實踐構成了諷刺,更嚴重誤導了公眾對心理學的理解,潛在地傷害了真正需要幫助的人。讓我們以NPD為例深入探討這個現象,揭示"抖音心理學家"泛濫的危險。
"抖音心理學家"的崛起
在“抖音”上,“心理學家”的門檻似乎低得驚人。只要你看過幾條短視頻,學習了“識別NPD的三大秘訣”,你就可以自信地開始在自己週圍尋找NPD的“典型癥狀”。然而,真正的NPD診斷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需要經過專業訓練的心理健康專家進行全面的評估。
這種網路診斷的荒謬性在於,牠將複雜的心理學問題遊戲化、娛樂化。對於那些真正受到NPD困擾的人來說,這種隨意的診斷不僅無助,反而可能造成更多的困惑和傷害。想像一下,如果醫學診斷也像“抖音”診斷那樣隨意,會是什麽場景:
“醫生,我今天早上打了個噴嚏。”
“哦,那你一定是得了重癥流感!”
“可是我只是打了個噴嚏啊?”
“相信我,我在抖音上看過很多關於流感的視頻。”
NPD:被誤解的複雜障礙
NPD是一種複雜的人格障礙,其診斷需要專業的心理健康專家進行全面的評估。然而,在"抖音心理學"的世界裡,NPD被過度簡化了。常見的誤解包括:
將普通的自戀行為等同於NPD:事實上,適度的自戀是健康的自尊的一部分。NPD是一種病理性的狀態,涉及持續的自我膨脹感、缺乏同理心等複雜癥狀。
忽視NPD的複雜成因:NPD的形成涉及遺傳、早期經歷、社會文化等多方面因素,不能簡單地歸因於某些行為特徵。
將NPD標籤化為"壞人":這種簡單化的標籤不僅不準確,還可能加深對NPD患者的汙名化,阻礙他們尋求幫助。
"抖音診斷"的危害
這種泛濫的"抖音診斷"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誤診和過度診斷:沒有專業訓練的人很容易將普通的性格特徵誤認為NPD,導致不必要的恐慌和誤解。
阻礙真正需要幫助的人:當NPD被輕易地用作標籤時,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可能因為害怕被貼標籤而不敢尋求專業幫助。
加深對心理健康問題的誤解:將複雜的心理障礙簡化為幾個行為特徵,可能加深公眾對心理健康問題的誤解和偏見。
專業診斷的重要性
真正的NPD診斷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需要經過專業訓練的心理健康專家進行。這個過程通常包括:
詳細的臨床訪談
標準化的心理測評
行為觀察
病史收集
排除其他可能的心理或身體疾病
專業的診斷不僅僅是給出一個標籤,更重要的是為患者提供適當的治療和支持計劃。
為什麽濫用NPD是心理咨詢師不合格的表現
濫用自戀型人格障礙(NPD)標籤,是心理咨詢師不合格的明顯標誌。首先,NPD是一個複雜、嚴重的心理障礙,診斷必須基於嚴格的標準和全面的評估。頻繁且隨意使用NPD標籤,反映了咨詢師對這一障礙的理解膚淺,甚至可能是在迎合大眾對“自戀”的獵奇心理,而非真正幫助患者。
這種濫用不僅簡化了診斷過程,還可能掩蓋患者的實際心理問題,導致他們無法獲得所需的正確支持。心理咨詢師的責任是深入理解患者的獨特情況,而不是急於貼標籤。隨意使用NPD標籤,實際上是在對患者的多樣性和複雜性視而不見,這種做法最終會加劇患者的困惑和痛苦。
更嚴重的是,濫用NPD標籤違背了心理咨詢師的倫理責任。心理咨詢的基本原則是“首要不傷害”,任何診斷都應基於充分的證據和嚴謹的判斷。隨便給人貼上NPD的標籤,不僅助長了社會對心理健康的誤解,還可能加深對某些群體的汙名化,這與專業心理咨詢師應有的職業操守背道而馳。
因此,一個濫用NPD標籤的心理咨詢師,不僅暴露了其專業能力的欠缺,更凸顯了其在臨床實踐中的不合格表現。這樣的心理咨詢師,不僅無法有效幫助患者,反而可能對他們造成更大的傷害。
如何理性看待"抖音心理學"
雖然"抖音心理學"存在諸多問題,但我們也不能完全否定其價值。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公眾對心理健康的關注。但我們需要理性地看待這些信息:
將短視頻作為了解心理學的入門,而不是診斷工具
保持開放和批判的態度,不輕易給他人貼標籤
意識到心理學是一門複雜的學科,不能簡單化
如果真的擔心自己或他人可能有心理健康問題,應該尋求專業幫助
培養同理心和自我反思
與其忙於給他人貼標籤,不如:
培養同理心:試圖理解他人行為背後的原因,而不是簡單地judge
注重自我反思:關注自己的行為和情感,而不是過分關注他人的"缺陷"
學習有效溝通:改善人際關係的關鍵在於溝通,而不是診斷
結語: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需要警惕簡單化和標籤化的傾向。NPD作為一種複雜的心理障礙,不應被輕易地用作標籤。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理性地對待心理健康知識,拒絕成為"抖音心理學家",而是培養同理心,學會自我反思,在需要時尋求專業幫助。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創造一個更加理解和包容的社會環境,真正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FOLLOW US
面授課程
1、【8月22日】王建平教授團隊 | 基於評估診斷的個案概念化系統培訓
2、王建平教授團隊兩年CBT項目~第八屆、第九屆北京班,第十屆南京班,網路班
3、【11月2日】邱敏麗 | 沙遊療法連續培訓項目
4、【11月7日】邱敏麗 | 繪畫心理分析與治療連續培訓項目
5、【12月27日】葉綺華 | 接納與承諾療法(ACT)專題培訓
6、【25年4月】王建平教授團隊 |體驗式技術在認知行為療法中的應用
網路課程
1、【6月6日】吳家碩 | 第三屆失眠認知行為治療(CBT-I)
3、【7月21日】李松霖| 兒童青少年自傷/自殺預防與干預培訓項目
4、【8月3日】辛挺翔 | 動機式訪談(MI)連續培訓項目
5、【9月25日】邱敏麗| 沙遊療法網路督導班
6、【10月17日】盛曉春 | 第四屆系統式家庭治療
7、【11月4日】林祺堂 | 第九屆 焦點解決短期治療
8、【12月17日】林祺堂 | 第七屆 敘事療法
若喜歡,點個“贊”或者“在看”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