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進入倒計時,不少家長來電咨詢:為什麽經歷兩個月“吃喝玩樂”的漫長的假期,孩子反而覺得更累、更不想上學了?是懶惰還是逃避?今天就來聊一聊“開學綜合征”。
我們把假期結束之後開學之始,學生所表現出的一種明顯的不適應新學期學習生活的非器質性的異常表現稱之為“開學綜合征”。在生理上,牠的主要表現為:失眠、嗜睡以及一些查無原因的頭暈、惡心、腹痛、小便失禁、疲倦等;在心理上,則多表現為:記憶力減退、理解力下降、厭學、焦慮、上課走神、情緒不穩定等。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王曉霆解釋說,以上這些表現都是人潛意識的心理防禦機制將一些不願面對的、不認同的、被壓抑的、不愉快的負性情緒轉換成一些軀體癥狀而造成的,並會持續一段時間。“‘開學綜合征’主要是由於假期生活與學校生活在節奏、環境、心理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學生在短時間內難以適應這種變化而產生的。”
那麽,哪些學生容易出現“開學綜合征”呢?
(一)上學期已出現某些厭學現象:如作業拖拉、注意力不集中、畏懼考試、逃避上學等;如社交困難,與老師、同學容易產生矛盾,受到不公正評判或有過言語、肢體衝突等。
(二)親子關係緊張:暑期中與家長相處時間較密集,在生活作息、學習計劃、課外輔導等方面意見不一致而產生衝突、造成心理內耗。當孩子覺得自己的感受不被尊重時,會產生敵對和阻抗的情緒。
(三)面臨轉學——尤其是跨省市或國家:離開舊時的玩伴和熟悉的環境,由於對新學校情況的不確定而產生忐忑的心理。
王曉霆建議:孩子在面對變化的時候,出現短暫不適應狀況是正常的,一般無需干預,一週左右便能調整好。家長在家也可以幫助孩子一起提前調整作息,通過整理書包、清洗校服、添置文具、與同學聯繫等充滿“儀式感”的行動,做好積極的心理建設。但是,如果出現上述三種情況,則需要尋求專業的心理援助,以免貽誤最佳干預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