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上講“履霜,堅冰至”。任何事情的發生發展都會有一定徵兆。
有些事情是滴水穿石、日積月累,由量變引起質變,所以不容易察覺。有些事情則會很明顯地露出端倪,只是身在局中的人渾然不知而已。
我們不可能永遠作為旁觀者、局外人,總會有事到臨頭,自己面對的時候。
那麽如何讓自己有一個清醒的頭腦,避免因為自己的處理不當而使事情走向不利的一面呢?
今天就列舉三種我們最容易出錯的情況,希望大家引以為戒。
01
固執己見
歷史上有太多因為固執己見、不聽勸誡,最後導致失敗的案例。
比如夫差不聽伍子胥的忠諫,被勾踐臥薪嘗膽,成功復仇,最後夫差只得自刎而死。
還有三國時期的劉備不聽趙雲及一眾大臣的勸誡,一意孤行起兵伐吳,最後火燒連營損兵折將,落得白帝城托孤的下場。
人一旦陷入固執己見的境地時,就會失去理智的判斷,而感情用事往往結果都不太好。
現代人的共通毛病中,最嚴重的一則是腦筋不清楚。囿於專業化的過度分工,以致各有盲點、知偏不知全。
每一個人,站在不同的立場,很可能產生不一樣的觀點。如果彼此尊重,互相包容,往往能夠尋找出比較合理的看法。
可嘆的是,這種人往往自己既看不見,又聽不進別人勸告,固執己見,還嘲笑別人有偏見。
任何事物都是相對的,每個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就會出現不一樣的見解。
有人看到這一端,就有人會從那一頭說起。看起來是兩端,卻彼此都互相稱為異端。
異端並不是混亂的,自然也不一定是純正的。牠所代表的,不過是不相同的觀點。
我們做學問時,不應該固執己見,認為自己的觀點一定正確,而不相同的見解,便一定是不正確的。
聽一聽不同的言論,對自己的見解,可能產生一些增強或補充的作用。
孔子告訴我們“學則不固”的道理,希望我們把學到的東西,當作多一種參考、多一種選擇,使自己更加不固執。
運用的時候,因時、因地、因人、因事,把所有的參考答案逐一篩選,選出一種合理的方案,才能夠擇善固執地加以合理地運用。
所以,必須多多學習,使自己有更多的選擇,以免由於見聞不多而固執己見。
多多親近忠實、有信用的人士。向比自己高明的人請教,不要浪費時間到處吹噓和炫耀自己。
反省自己時,發現有任何過失,都應該下定決心,不犯第二次。
02
得意忘形
《易經》告訴我們盛極必衰,樂極生悲,物極必反。做人不要太招搖,招搖過頭,就會栽跟頭。
一個人千萬不要得意忘形,因為所有出問題的人都是從得意忘形開始,然後再走下坡路的。
在開元盛世時期,就是因為朝臣不斷地歌頌皇帝的功勞,把唐玄宗給害慘了。
太多人歌功頌德,就弄得玄宗頭暈轉向、得意忘形,然後就相信李林甫、高力士,他們聯合起來,把一個最好的宰相張九齡給逼下去了。
張九齡也是宰相,李林甫是宰相,只不過一個好一個壞而已。
當好人被壞人逼下去的時候,你就知道這個朝代快要完蛋了。
與之相反的例子是康熙,康熙是一個物極必反的偉大見證者。
康熙最討厭的人就是鰲拜,為什麽?
因為他再年輕也知道鰲拜橫行霸道,目無皇帝、自視甚高,又得意忘形,根本不把他放在眼裡。
中國人最在乎的就是“你心目當中有沒有我的存在”。
康熙發現鰲拜心目中沒有他的存在,那非把鰲拜除掉不可,不然別人會認為他這個皇帝是作假的。
一個人的地位越高,越不容易謙虛。
人往往都是剛開始很謙虛,然後就得意忘形,一得意忘形就容易栽跟頭。那條拋物線是自然現象,也是規律。
但康熙當了皇帝以後,始終保持高度的謙虛,這是非常難得的。他始終保持勤勞、謙虛的美德,實在令人非常敬佩。
君子有終,那個終很難,我們彼此都要自勉,要堅持到底。
謙虛一個月容易,謙虛一年容易,時刻都保持謙虛很難。
所以,一個人為什麽要讀書,為什麽說書到用時方恨少?
就是怕有一天自己會得意忘形,做出過分的行動,最後害死自己。
03
失去敬畏之心
中國有句成語叫“無妄之災”,這是人人都不希望發生的事情。
我們常說的“無妄之災”,意思是指無緣無故從天外飛來的災禍。
然而因果關係告訴我們“無風不起浪”,沒有因就不可能產生果。既然有飛來的橫禍,就必然有其緣由。
無妄的意思是不敢妄動。
因為人有各種慾望,這些慾望有正也有邪,倘若不能自覺、自律,人便會被歪腦筋所左右。
《論語 · 季氏篇》記載孔子的話:“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
無妄卦彖辭所稱“天之命也”,即為“天命”。
君子敬畏天命,所以敬畏居高位的大人,以及聖人所說的話。小人不知天命,因此輕忽大人,常說戲侮聖人的話,很容易招惹無妄之災。
人有腦筋,可以隨時產生各種不同的念頭。所以無妄是非常難得的。
那麽,人們應該怎麽做才能達到並保持無妄呢?
無妄就是沒有妄念,沒有妄行,最要緊的就是修德。
但是人有腦筋,隨時可以產生各種不同的妄念,所以無妄之路步步維艱,充滿艱難險阻,一不小心就會出問題。
因此,人要有敬畏之心,要知道用理智來控制情感,不能被自己的情欲、想像、妄念所打敗。
當敬畏之心、謹慎之心慢慢變成習慣之後,就會對那些偏離正道的東西避而遠之,對不正當的念頭有所提防;
這樣日復一日,就可以不斷提高自己的修養,達到無妄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