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自己或身邊的人可能都有過自己給自己挖坑的經歷:
像這種自己給自己挖坑的行為,心理學上稱為自我設障,即個體預感到即將到來的失敗威脅,提前給自己設置障礙的一種防衛行為。
人們通過自我設障,為可能的失敗尋求看似合理的外因,從而避免把失敗的原因歸到自己身上。
按理來說,我們都希望自己獲取成功,並且在通往成功路上的障礙越少越好,可是,為什麽反而是我們自己給自己增加障礙呢?難道我們討厭成功嗎?
其實不是的。
自我設障表面上是在給自己增加成功的難度,意識上感到無奈和痛苦,但其實我們的潛意識裡是在享受其所帶來的好處的。
維護積極的自我形象
由於不能接受失敗,更不能接受自己在別人眼裡是個失敗者,通過自我設障,就避免了把失敗歸因到自己身上。
我們想要維持在別人眼中,自己的形象總是積極的,自己會失敗是一些“客觀原因”造成的,並非自己糟糕、無能。
有的時候,自我設障幫助我們做好印象管理,因為在別人眼裡,我們失敗是因為一些外在的原因,而我們自己則永遠是完美的小天使。
保護自尊
當成功率低於10%,並且拼盡全力也只能達到15%的時候,我們會下意識地下判斷,不值得為了那5%的勝率犧牲掉自己的自尊自信;
相反,我們會為了保護自己的自尊心,選擇破罐子破摔,躺平,降低勝率。這樣子,我們在失敗後還能保持著良好的心情,“看,我失敗是因為我根本就沒盡力。”
《邪不壓正》中,關巧紅的父親被一個軍閥殺死了,她決心要幫父親報仇,但她沒有立刻去付諸行動。
軍閥手下有很多兵,她告訴自己,我一個人不行,需要有人來幫我。
遇到了丈夫後,丈夫告訴她要等待時機,她等了;
等到生了孩子後,丈夫開始勸她放棄報仇,她雖然拒絕了,但是離開丈夫後,她也沒有去報仇,而是開了個裁縫鋪。
她努力把裁縫鋪辦得很好,全北平的有權有勢的人都會來她的店做衣服;
她期待著,有一天她的仇人也來到她的裁縫鋪。這樣,她便能報仇雪恨。
其實,巧紅的心裡明白,自己的種種行為,不過是在給自己設置障礙。
所以在她遇到與自己相似的主角時,對他說“你總是給自己設置障礙,因為你不敢。”
這句話,不止是說給主角聽的,也是巧紅說給自己聽的。
報仇成功的機率太低了,巧紅不敢面對,所以給自己設置了各種障礙,好讓報仇看起來更難成功。
而這樣,自己沒能成功也是有原因的。
與其自己努力過後失敗,給自己打上“我能力不足”、“我很弱”的評價,不如自己故意不努力,故意讓目標更難實現;
這裡其實暗含著不是我能力不行,而是我不想努力、沒有盡力或目標的難度太高了,從而來維護自己脆弱的自尊。
畢竟,“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這個事實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
自我設障在某些情況下可以提高自尊
有的時候,自我設障並不一定指向失敗的結果。如果我們在提高了難度的時候,還能成功,那不是顯得我們自己很厲害嗎?
畢竟,目標都那麽難了,自己明明還沒有怎麽努力,還能取得不錯的成績,自尊水平、自我價值感一下子就提高了。
在享受成功的喜悅的同時,還給自己加上一層“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光環。
自我設障在一定的階段中成為我們的某種內在防禦機制去面對生活,但隨著我們的長大與發展,其可能會給我們帶來越來越多的局限性。
無論是學業上、工作上、生活中,如果總是不自知地使用這個模式,我們也許會不斷經歷失敗、挫折的體驗,對於追求成功與卓越的動力、信心降低,當再次遇到重要事件時,就更加用“自我設障”來“保護”自己,從而惡性循環。
這樣,自己離成功豈不是漸行漸遠了嗎?此刻的你,是否也可以覺察一下,自己多年來曾否也會自我設障呢?
當我們開始有所覺察時,那就恭喜自己,其實這已經是在開啟跨越障礙、突破自己的第一步了。
END
▎本文為中心原創文章,轉載時請標明出處,未經許可擅自使用者,本公司保留依法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