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牛
因為牛耕,中國人對牛感情漸深,把諸如憨厚勤勞,不求回報等優秀品質附在牛身上,魯迅就以“俯首甘為孺子牛”言誌。《大戴禮記·曾子天圓》:“諸侯之祭,牛,曰太牢”。《清史稿·禮誌一》:“太牢,牛一,羊一,豕一”,牛都是最尊貴的祭祀品,是天子祭祀社稷和天地之用。春秋戰國的諸侯會盟,國君執牛耳割血,塗在嘴裡。
哈尼族的創世神話《奧色密色》,記載牛的各部分化作自然萬物的故事。漢族地區崇拜牛王,北魏鄖道元的《水經注·渭水注》稱牛王本為南山大樟,被人盜伐,“樹漸,化為牛入水,故秦為立祠”。後逐漸人格化,演變為牛首人身,又訛為冉伯牛。成都就有始建康熙七年的牛王廟。佛教信仰閻王,《五苦章句經》中記載:“獄卒名阿傍,牛頭人手,兩腳牛蹄,力壯排山,持鋼鐵叉。”後為道教吸收,成為牛頭馬面。水牛角、黃牛角、牦牛角等是最常見門上裝飾之一。藏族人至今在殺牛後還掛牛角於門上,牛角的多少象徵捕獵水平,甚至打扮穿衣都以牛角作為飾物。